课题
1
溶液
的
形成
一、教材分析
《溶液》这一单元在教材中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本单元的三个课题中,第
1
课题从定性的角度初步认识溶液,第
2
课题从定量的角度研究物质溶解的限度,第
3
课题进一步从定量的角度认识一定量溶液中究竟含有多少溶质。三个课题密切相关,逐步深入,使概念、实验、应用融为一体。
学生在前八个单元的学习中,陆续接触到了一些溶液以及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而且根据生活经验,能说出很多生活中的溶液,也就是说,学生对于“溶液”这个词并不陌生,能够说出一些关于溶液的感性认识。而且在后面学习酸碱盐的过程中,很多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不可或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
,
生活生产中有很多有关该节知识的素材,例如海水、糖水、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汽水,实验室中也接触到很多溶液例如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等,但没有形成有关溶液知识理论性的认识。所以在本节
课知识
的学习中,学生既能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形成、溶解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及乳化作用,又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宏观现象的本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大量
科学探究方法
的运用又为学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酸碱盐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节课在初
三
化学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节典型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化学实践课,整节课可以让学生充分形成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
两
课时:课时
1
溶液
课
时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课时
2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乳化现象
一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物质在溶解过程中通常伴随热量的变化;
2.
知道乳浊液及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
练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以及简单实验的设计。
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认识乳化现象。
2.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教学难点:
设计实验探究物质在溶解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
三
、教学过程
【旧知回顾】化学反应中伴随有能量变化。
【过渡】那么溶质溶解于水时,会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吗?在上节课的实验探究过程中你有感受到吗?让我们这节课
一
探究竟吧!
【板书】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探究实验】
1
.
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明确活动目标、实
《溶液的形成》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