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
A
2024
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联考模拟卷
(
一
)
历
史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
(
选择题
)
和第二部分
(
非选择题
)
。全卷共
6
页,总分
6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
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A
或
B)
。
3.
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
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
选择题
共
24
分
)
一、选择题
(
本部分共
12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2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局面,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
A.
行书
B.
隶书
C.
小篆
D.
草书
2.“
胡食
”“
胡装
”
在唐代广为流传;佛学、音乐、舞蹈及马球运动等域外文化涌入,为唐人社会生活增添万千风采。这表明唐代
A.
诗歌繁荣发展
B.
文化兼容并包
C.
尚武风气盛行
D.
政治体制完善
3.
经过清初的恢复,社会经济在清朝前期得到迅速发展。下列图片最能反映清朝前期繁华的市井生活的是
4.1894
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在这场战争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
A.
林则徐
B.
丁汝昌
C.
左宝贵
D.
邓世昌
5.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一二
·
九运动
”
6.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到
“
兵民是胜利之本
”“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
一
之
中
”
。毛泽东意在强调抗日战争
A.
要做好持久抗战的准备
B.
要坚持敌后抗战的路线
C.
要充分保障人民的利益
D.
要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
7.
右图是我国于
1954
年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票面反映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投票时的场景,此次大会上确立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民主集中制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8.1999
年
12
月
19
日午夜至
20
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的顺利回归得益于
A.“
九二共识
”
的达成
B.
《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
C.“
一国两制
”
的伟大构想
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9.
公元前
509
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元老院
B.
公民
大会
C.
三级会议
D.
主席团
10.
下图是关于法国大革命的时间轴,图中
①
、
②
处应依次填写的是
A.
《人权宣言》、《权利请愿书》
B.
《权利法案》、《拿破仑法典》
C.
《人权宣言》、《拿破仑法典》
D.
《拿破仑法典》、《人权宣言》
11.
下列表格所列历史史实与其历史解释之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有
序号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①
萨拉热窝事件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②
凡尔登战役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③
诺曼底登陆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④
1949
年联邦德国成立
美苏冷战开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
下图时间
轴反映
的主题是
A.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
B.
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
C.
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D.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第二部分
(
非选择题
共
36
分
)
二、非选择题
(
共
3
道试题,计
36
分
)
13.(1
0
分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一
:
材料二:
宋朝是
中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朝代
……
倘若按综合实力分析,应当说宋的经济实力比辽、金强,远超汉唐。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都是在宋朝出现或得到推广的。在宽松的知识分子政策下,宋代学术文化得到高度发展,学术空气空前活跃,可以说是继战国之后,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
摘编自李裕民《宋代
“
积贫积弱
”
说商榷》
(1)
材料一图
A
时期,宦官
(
人物
)
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
大提高。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1
分
)
图
B
祖冲之
运用刘徽的
方法,把
(
成就
)
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1
分
)
宋应星的《
》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1
分
)
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
0
到
9
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
“
”
,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
(1
分
)
(2)
根据
材料二并结合
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宋元时期
“
领先世界的科技
成就
”
,
(2
分
)
并分别指出其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的影响。
(2
2024年陕西省榆林市九年级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联考模拟卷(一)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