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
2024-2025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32
分。
1
.
下图考古发现共同反映了我国(
)
A.
早期人类的起源
B.
远古人类的传说
C.
天文历法的出现
D.
农业的起源发展
2
.
距今
4000
多年的陶寺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该遗址的高级墓葬内发现了大量礼器,与绝大多数基本没有随葬品的小型墓葬形成鲜明对比。对以上考古发现认识正确的是(
)
A.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
B.
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C.
陶寺先民使用铁制生产工具
D.
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明显
3
.
“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4
.
下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笔记,①处应填写(
)
生产力发展
①
社会
(
生产
)
关系变化
允许土地买卖,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
A.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B.
战争规模逐渐扩大
C.
各诸侯国统治者开始实行变法改革
D.
商业活动逐渐活跃
5
.
《战国策
·
秦策》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一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这表明商鞅变法(
)
①执行法令公正无私
②使得社会治安良好
③推动思想领域繁荣
④提高了秦军战斗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
下列关于都江堰的叙述,反映都江堰特点的是(
)
A
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
B
公元前
256
年,蜀国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C
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将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为一个系统
D
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A.
A
B.
B
C.
C
D.
D
7
.
下图为某同学梳理的“百家争鸣”的课堂笔记,其中①是(
)
学派
代表人物
主张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兵家
孙武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法家
①
以法治国
A.
老子
B.
荀子
C.
庄子
D.
韩非
8
.
经过几十年考古发掘,四川三星堆出土精美青铜器数百件、其中青铜容器、礼器有鲜明的中原商周文化风格,而青铜人像、头像、面具和青铜动植物形象有蜀地特色风格(如图)。学者研究认为,三星堆和江西出土的青铜器都使用了来源相同的铜矿石原料。据此,能说明( )
①区域间存在文化交流
②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③青铜冶铸的工艺高超
④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A.
①
北京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