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
2023-2024
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末
道德与法治试题
(时间
40
分钟,满分
30
分)
说明:
1
.开卷考试。允许考生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
·
四学制)道德与法治》(七、八上、八下、九上),教科书中不得夹带材料。
2
.按要求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作答,在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
3
.答题时,务必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填写学校、姓名和考试号。
一、综合理解题(
12
分)
1
.
晓宁同学关注到一则
“
上海街头垃圾桶去哪里了
”
的热搜话题
,为此她查阅到以下材料。
自
2019
年《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施行以来,为提升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实效,上海街头撤除了约
2.4
万组垃圾桶。期间,不少市民通过多种渠道反映街头垃圾桶太少,不方便扔垃圾。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对市民诉求展开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人流密集、交通站点等位置优化公共垃圾桶设置,截止
2022
年底增加约
0.9
万组。
(1)
材料中
“
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
”
是
机关(立法
/
行政
/
司法);市民可以通过
、
等渠道反映问题。
(2)
通过学习晓宁还了解到,
“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
的人民城市理念已经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该理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深入贯彻
的发展思想,发挥了我国
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3)
晓宁认为上海市街头垃圾桶优化增设的过程正是
践行
了人民城市理念。结合材料,请从
“
凝聚法治共识
”
角度,综合运用所学内容简述你的理解。
二、时政探究题(
10
分)
2
.
“
乡村兴则国家兴
”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大力推动农村数字化、信息化应用普及,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为了解相关情况,晓宁同学收集到
两组数据,制作了下图:
(1)
晓宁从图
1
获得这样的结论: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这个结论是否有充分的材料支持?请结合材料简要阐释。
(2)
根据上述材料,晓宁预测未来我国将不断缩小城乡
“
数字鸿沟
”
,让广大农民共享
“
数字红利
”
。综合运用所学内容说明晓宁
作出
这个预测的理由是什么?
三、案例分析题(
8
分)
3
.
救助野生动物,你我共同责任
近日,一只受伤的猛禽出现在本市某居民区绿化带。放学回小区的两名初中生发现了这只不速之客,通过观察感觉
这只鸟很可能
是国家保护动物。于是他们从家中找来一个宠物笼,用食物将
鸟
引进
笼子,再请家长开车送至派出所救助处理。经区林业站专家鉴定,这只鸟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游
隼
,它将在林业站接受检查治疗,康复后放归自然。事后,派出所民警到校对两位热心救助野生动物的同学颁发了表扬信,赞扬他们积极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的
“
任何组织和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
”
的法定义务。
学校新闻站将在校园公众号上推送两名同学的新闻专访稿,号召全校师生学习他们用自己的力量为社区服务、为社会尽责。
请帮助
新闻站小记者
完善专访稿的工作流程,并完成本期公众号稿件最后一部分内容
“
我的感言
”
。(要求:
①
结合材料
,综合运用所学内容从两个角度撰写;
②
字数不超过
250
字)
1
.
(1)
行政;
向人大代表反映;
拨打
12345
市民服务热线。
(2)
以人民为中心;
共产党的领导。
(3)①
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②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③
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分析】考点考查:行政机关、监督权、党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凝聚法治共识
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法治观念
【详解】(
1
)
小问
1
:
本题考查行政机关,可
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
2
:
本题考查监督权,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
2
)
小问
1
: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思想,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小问
2
:
本题考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可结合教材知识作答。
(
3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需要运用凝聚法治共识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市民通过多种渠道反映接头垃圾桶的问题
→
可链接凝聚法治共识之公民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作答。
关键词: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对市民诉求优化设置
→
可链接凝聚法治共识之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作答。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
.
(1)
我认为这个结论有充分的材料支持,数字乡村发展的各项指标在
2022
年的发展水平都增长,体现了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因此我认为这个结论有充分的材料支持。
(2)
预测趋势:我国将不断缩小城乡
“
数字鸿沟
”
,让广大农民共享
“
数字红利
”
。理由: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政府大力实施乡村
上海长宁区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