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课
梦回繁华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分析本文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3.领略《清明上河图》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1
.积累
“
摩肩接踵
”“
络绎不绝
”“
遒劲
”
等重点词语。
2.抓住关键语句,梳理文章各层次的内容。
3.明确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是中考说明文的常考点。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课文开头两段写了什么内容?为什么写这些内容?
开头两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
创作背景
、作者
张择端
及其
创作的动机
。这是一种
“
知人论世
”
的写法,为读者了解这幅画的价值做了
铺垫
。通过这些介绍,读者就会对《清明上河图》的
表现内容
、
创作主题
等有大致的了解。这有助于读者跟随作者的文字走进《
清明上河图
》,去领略画作
恢宏的场面
,欣赏其非凡的
艺术价值
。
【微点拨】
本文是一篇介绍我国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画作《
清明上河图
》的说明文。作者在用文字介绍这幅画作的时候并没有从绘画技巧的角度作过多的介绍,而是扣住这幅画作所描绘的现实内容,将画作所表现的北宋时期
汴梁都城
的
“
繁华
”
尽量表现出来。
知识点02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1、作者简介
毛宁
,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
——
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
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有改动。北宋末年,社会表面上虽是一片繁华的盛世景象,但实际上内忧外患,隐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张择端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了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
3、文题解读
“
梦回
”
,指梦中回到某个地方。
“
繁华
”
,繁荣热闹,通常形容地方经济的发达。文题指明了本文要说明的内容不是现在的繁荣热闹的景象,而是
北宋时期的热闹繁华
的景象。文章以
“
梦回繁华
”
为标题,给人以穿越时空之感,表达人们对繁荣昌盛的社会的追求和向往。标题极富美感,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主旨点睛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
清明上河图
》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
繁华的市井
风情,加深了人们对当时
社会风貌
的了解,同时肯定了《
清明上河图
》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即学即练
1
】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
清明上河图
》
。文章从三方面介绍它:(1)介绍
《清明上河图》
的
作者、作画时间
。
(2)介绍
《清明上河图》
描绘的
主要内容
。
第22课 梦回繁华(学生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