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题(卷)
(时间
70
分钟满分
100
分)
2023.10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
.我国近代有首《卖布谣》这样唱道:
“
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
”
这首歌谣的创作背景是(
)
A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B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南京条约》签订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追赶世界潮流
2
.下面表格内容可以用于分析(
)
型制
射程
射速
中方
鸟枪(前装滑膛大绳枪)
100
米
1
至
2
发
/
分钟
英方
伯克式(
Barker
)前装滑膛烧发枪
200
米
2
至
3
发
/
分钟
布伦威克式(
Brunskick
)前装滑膛击发枪
300
米
3
至
4
发
/
分钟
A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
B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后改革的背景
C
.英国在战争中的获利情况
D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
3
.恩格斯在评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出:
“
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
恩格斯所说
“
对俄国有利
”
是指(
)
A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B
.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
.沙俄获取大量赔款
D
.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4
.史学家认为:
“
洪仁玕的思想虽不够充分,但却十分可贵,朝这个方向走下去,一定能上道。
”
与
“
这个方向
”
相关的是(
)
A
.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B
.写成《资政新篇》
C
.创立
“
拜上帝会
”
D
.永安
封王建制
5
.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根据下面太平天国运动发
展示意图,其中
①
处对应的内容是(
)
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示意图
兴起
→
发展
→
全盛
→
转折
①→
后期防御失败
→
失败
A
.永安建制
B
.定都天京
C
.北伐西征
D
.天京事变
6
.漫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下面漫画分析的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的背景
B
.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C
.戊戌变法的经过
D
.戊戌变法的影响
7
.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
“
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
”
,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
A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C
.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
D
.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8
.
“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
清末郑观应的这首诗描述的应是哪次海战的悲壮场面(
)
A
.丰岛海战
B
.黄海海战
C
.辽东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9
.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
“
贸易
+
特权
”
,之后则变为了
“
投资
+
特权
”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
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
.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
“
实业救国
”
的口号
D
.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0
.爱国华侨谢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
一张薄薄的图,如一声声警笛,让国人警惕(
)
A
.日本从中国掠走白银
2
亿两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
.美国提出
“
门户开放
”
政策
D
.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11
.下列事件与结果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
事件
结果
A
1895
年,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获得成功,影响深远
B
康梁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办法
百日维新,正式开始
C
1898
年,光绪皇帝颁布
“
明定国是
”
诏书
变法运动,揭开序幕
D
慈溪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遭到镇压
A
.
A
B
.
B
C
.
C
D
.
D
12
.庚子年(
1900
年),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序中,旧式小农发起的一场爱国反帝的运动让帝国主义惊叹中国:
“
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
”
。下列符合此说法的时代呼声是(
)
A
.
“
条条旗上写大字,
‘
反清
’
两字写中间。杀绝贪官,再把咸丰宰
”
B
.
“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变亦变,不变亦变
”
C
.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
D
.
“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
13
.太后、皇帝和侍从
“
穿着普通人的粗布衣服,以免被官员认出,
惶惶然向西逃亡。在长途的艰难流亡之后,
10
月
23
日,朝廷在西安重建起来。
”
这情形出现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4
.
1902
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
“
抽泣哽咽地说进攻使
山西运城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11月月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