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中学等多校
2023-2024
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
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
(
上
)
、
(
下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至商周之际,还盛行庶人议政制,从商王盘庚迁殷
“
命众悉至于庭
”
(《尚书
·
盘庚》),至春秋时的子产不毁乡校,都说明
“
谋及庶人
”
(《尚书
·
洪范》)仍然作为一种制度保留着,所以
“
无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
”
(《礼记
·
月令》)。这说明先秦时期(
)
A.
臣民参政意识提高
B.
君权相权矛盾激烈
C.
封建制度开始产生
D.
君主权力受到制约
【答案】
D
【解析】题干中提到商周之际盛行庶人议政制,如商王盘庚迁殷让众人到庭院,春秋时子产不毁乡校等,这表明
“
谋及庶人
”
作为制度保留着,
“
无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
”
也体现了君主权力并非绝对独裁,而是受到一定的制约,
D
项正确;题干重点强调的是制度层面君主权力受制约,而非臣民参政权力提高,排除
A
项;题干中未体现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排除
B
项;题干涉及时间是商周时期,此时封建制度尚未确立,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湖北张家山汉墓出土的《奏谶书》是一部案例集,汇集了大量的法律实践,为司法官员提供了实际操作的参考。在
22
个案例中,
20
个案例属于秦代后期和西汉初期的案例,
2
个案例属于春秋时期的案例。据此可推知,汉初(
)
A.
律法受到秦代的影响
B.
尚法思想氛围浓厚
C.
法家地位得到了提升
D.
法律制度臻于完善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可知,汉初的案例大部分来自秦代后期和西汉初期,说明汉初的法制受到秦代的影响,
A
项正确
;
材料只是提到案例,不能据此说明汉初尚法思想氛围浓厚,排除
B
项;材料不涉及比较信息,无法得出汉初法家地位得到提升,排除
C
项;完善说法绝对化,而且仅凭材料无法得出汉初法律制度趋向完善,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3.
唐朝在一些民族地区
.“
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
【历史】湖南省娄底市第三中学等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