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2025届高三模拟统一测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同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潘逸萱研究组合作,依靠快速极小时间溯祖这一群体遗传学和计算生物学新理论而获得了一项最新研究结果。研究指出,在距今
93
万年前,人类祖先由于早、中更新世过渡期的气候剧烈变化,在短期内丧失了约
98.7%
的群体成员,这导致人类几乎灭绝。在此后长达
11.7
万年的时间里,人类平均成年个体数仅为
1280
,这个时间段也就是在大约
81.3
万年前。之后,人类祖先的群体又快速恢复,群体规模增加了约
20
倍。人类几近灭绝后又迅速恢复的原因是对火的使用,这在以色列发现的约
79
万年前的考古证据中得到证明。此外,其他因素,如气候变化,也可能是人口迅速恢复的推动力。
更早的还有一个人类几乎灭绝的假说,是
2008
年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斯宾塞·威尔斯团队、以色列研究团队和
IBM
公司联合进行的一项研究。他们研究了
15
万年前至
9
万年前期间在非洲南部出现的狩猎人部落科伊桑人和游牧部落科伊科伊人的线粒体
DNA
,然后再与从全世界五十多个不同地区采集的上千例人体
DNA
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人类在约
7
万年前经历过一段濒临灭绝的时期,当时只剩下约
2000
人。
这两项研究提醒人们,人类演化至蔚为大观的今天具有某种幸运和偶然。且由于现代人都是从那时的一两千人繁衍而来,因而降低了现代人群的遗传多样性。相比之下,随便一组黑猩猩的基因差异,都比地球上现有人口的基因差异明显。
(摘编自张田勘《早期的人类差点灭绝,还不止一次》)
材料二:
回望人类过去数万年的历史,各式各样的人口波动其实并不少见。
2024
年
5
月,多国科学家合作开展的历史研究发现,史前发生的各类堪称危机的干扰事件,譬如气候变冷、干旱等,反而在其后提高了社会抵抗人口衰退的韧性。参与这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副时看到的模式相似。虽然根据目前的科学证据,还很难对人类社会呈现出这种机制的成因做出确切解释,但人类先民在面对衰退时做出的应对策略,可能是背后的驱动因素。
任小林曾对中原地区史前时代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进行过大量研究,在他看来,正是农业的发展和国家的诞生,增强了社会的适应能力,极大促进了早期青铜时代中原地区人口的增长。
“
我们在中原地区的研究发现,
(语文试题试卷)贵州省黔东南州2025届高三模拟统一测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