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初二试卷 初二历史上

广东肇庆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期末试卷 人教版 2023年 2022年 广东省 肇庆市 格式: DOCX   19页   下载:0   时间:2024-01-16   浏览:75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广东肇庆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第1页
广东肇庆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第2页
剩余18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 八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填写在答题卡上) 1 .有人错误地认为,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 “ 过激行为 ” 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 “ 过激行为 ” ,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里的 “ 过激行为 ” 是指(      ) A .主编《四洲志》 B .出任湖广总督 C .主张抑制豪强 D .组织虎门销烟 2 .近代中国风起云涌新陈代谢,英雄人物辈出如下图,他们探索追求的时代主题是(     ) A .实现民族振兴 B .发展资本主义 C .致力近代教育 D .抵抗外来侵略 3 .下面是英军书记官斯文侯的一段记录。这段材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 “10 月 17 日,联军司令部正式下命令可以自由劫掠,于是英法军官与士兵疯狂抢夺,每个人都腰囊累累,满载而归,这时全园秩序最乱。 ” 最后,英法联军又纵火把圆明园烧毁, “ 黑烟结成浓云,弥漫北京天空,向东南流动百余里 ” 。 A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目的 B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经过 C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原因 D .八国联军侵华进行屠杀劫掠 4 .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 “ 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 ” 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 A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 .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D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5 .下表史实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共同点是(      )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860 年,太平军李秀成部进攻上海,先后在松江、青浦两地大败洋枪队。 1862 年,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美国人华尔。 1900 年,义和团在廊坊阻击八国联军,毙伤多人,迫使联军退回天津。天津的义和团与八国联军在老龙头火车站激战。 A .建立了农民政权 B .反对清朝统治 C .制定了革命纲领 D .反抗外来侵略 6 .以下内容是 1895 年前后外资在华投资设厂以及投资总额的相关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外资在华设厂(家) 投资总额(元) 1895 年之前 192 11943 万 1895-1913 1366 10215.3 万 A .列强取得在华投资设厂的权利 B .清政府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中国掀起 “ 实业救国 ” 的热潮 D .洋务运动抵制了外国资本入侵 7 .甲午战争爆发后,日本设立战时大本营,天皇亲自坐镇,统一指挥军事、政治和外交, “ 举国一致,目标集中,讨伐中国 ” ;而清军中处于指挥作战地位的李鸿章,事事需要奏请,难以迅速形成决策。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光绪皇帝完全掌握了决策权 B .日本军事实力强于中国 C .清朝政治制度影响决策效率 D .清政府在战争中妥协退让 8 .如图信息有错的一项是 变法维新运动 时间: 1898 年 6 月 11 日~ 9 月 21 日 代表人物:梁启超、康有为、戊戌六君子等 主要措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白话文 历史意义: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A .时间 B .代表人物 C .主要措施 D .历史意义 9 .维新变法时期,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原有的世界观发生了极大变化,开始重新寻求思想的新方向。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发展了工商业 B .推动了思想观念转变 C .开启了近代化 D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10 .下图是清政府年财政收入与《辛丑条约》赔款数额的对比,所示内容 A .利于列强对中国的军事控制 B .便于列强直接镇压反帝活动 C .加剧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凋敝 D .导致清王朝沦为列强的工具 11 .英国学者宝复礼在其书中写道: “ 在一个对他们(外国人)充满敌意的国度里,八国联军之所以侵华,其实是为了拯救那些受害者(洋人、洋妇、洋孩) ” 。这反映了他( ) A .认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 B .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列强侵华的原因 D .认为清政府软弱无能 12 .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列史事和历史解释不确切的是(     ) A .清末状元张謇抱着 ” 实业救国 ” 的思想,创办了许多工厂 B .孙中山在《新青 年》发刊词上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 ” 民族 ”.” 民权 ”“ 民生 ” 三大主义,合称 ” 三民主义 ” C . 1905 年,存在约 1300 年的科举制被废除。与此同时,我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D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后影响很大 13 .下表是辛亥革命的 4 个数据 8 小时 从打响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只用了 8 小时 41 天 武汉三镇保卫战坚持 41 天,迎来全国十余个省区的独立 80 天 从武昌首义到中华民国正式建立仅有 80 天 123 天 从起义爆发到清帝退位历时仅 123 天 表所示体现了革命 A .发生的意外 B .发展的迅速 C .影响的深远 D .性质的正义 14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把政府官员称作 “ 人民之公仆 ” ,尽管许多事情实际上依然如故,但民众的心理有了巨大变化,他们
广东肇庆地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