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上期第二阶段定时作业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
.
“
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
……
以中土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罗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患。
”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
)
A
.清朝官员贪污腐败严重
B
.清朝士兵战斗力弱
C
.鸦片泛滥危及清朝统治
D
.中国丧失部分主权
2
.有史学家指出:
“
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持续了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
”
下列图片能佐证此观点的是(
)
A
.
虎门销烟
B
.
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C
.
八国联军进驻紫禁城
D
.
日军在旅顺的暴行
3
.
1859
年,一位沙俄的渔夫在黑龙江以北地区捕鱼遭到清军的阻挠,可这个渔夫却说自己是合法的。他的理由应是(
)
A
.符合中俄《改订条约》的领土规定
B
.符合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领土规定
C
.符合中俄《瑷珲条约》的领土规定
D
.符合中俄《北京
条约》的领土规定
4
.太平天国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来文明的成果,体现出传统农业文明向近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它体现了工业革命后,半殖民地人民对西方工业文明的抗争和对封建统治的质疑。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
)
A
.体现了不同文明的交织
B
.是一场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
C
.完全排斥西方先进文明
D
.对社会发展没有任何进步意义
5
.
19
世纪中后期,日本明治政府的海军军费支出明显提升,占总财政支出的比例长期维持在
20%
以上。这说明(
)
A
.日本努力缩小与中国的实力差距
B
.清朝财政收人远超日本
C
.清廷对甲午
战争拥有必胜的信心
D
.日本积极谋求对外扩张
6
.面对近代中国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等。这些抗争都表现了(
)
A
.清政府腐朽落后,不败而亡
B
.清政府无力对抗西方列强
C
.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的坚强决心
D
.清政府有能力捍卫国家尊严
7
.义和团歌谣唱到
“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
靖
江山。
”
歌谣的内容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的
A
.原因和方式
B
.方式和目的
C
.原因和目的
D
.过程和目的
8
.
1900
年
6
月,八国联军进犯京津,清朝发布《对万国宣战诏书》。与此同时,南方多省督抚却与英、美等国签订《东南互保章程》,规定上海租界
归各国
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这表明(
)
A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清朝使用计谋迷惑列强
C
.清朝的腐朽统治已经结束
D
.清朝中央集权制度动摇
9
.孙中山后来反思道:
“
我的辞职是一个巨大的政治错误。我非常乐于看到和平解决的结局。只是那一次我轻信了元凶袁世凯,以至铸成大错。
”
孙中山发出这样感慨的原因是(
)
A
.广
州起义失败
B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C
.黄花岗起义失败
D
.护国战争失败
10
.陈独秀认为,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由此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A
.主张彻底摧毁封建思想文化
B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思想准备
C
.要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D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1
.毛泽东认为:
“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
”
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
)
A
.等同于三大政策
B
.注重联合工农群众和寻求外部帮助
C
.是反帝反封建纲领
D
.具有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12
.
“
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
”
这表明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
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D
.实现无产阶级专政
13
.西安事变发生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
“
交付人民审判
”
,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
“
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
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
.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
.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
.识大体、顾大局的伟大胸怀
14
.
“
南京陷落了,但中国没有屈服,而是迁都再战。这时候中国实际上已经赢得了战争。
”
这意在说明(
)
A
.中华民族具备坚定反侵略的必胜信念
B
.南京陷落标志着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C
.日本因战线过长已无力支撑长期作战
D
.国民政府迁都是对侵略者的屈服
15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革命的新局面。长征胜利的位置是在下图中的(
)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13
分,第
17
题
7
分,第
18
题
15
分,共
35
分。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
戊戌政变后数年,革命之
论渐昌
。
1903
年,章炳麟著《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著《革命军》,革命之焰益炽。初章炳
麟
与徐锡麟
重庆实验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二阶段定时作业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