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九年级化学学科
期末
评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Cu-64
Ca-40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包括
12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2
分。每小题的
4
个选项中只有
1
个符合题意。
)
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B
.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C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D
.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2
.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体现了生态文明思想。下列不符合这一思想的做法是
A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节约资源能源
B
.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C
.化石燃料取之不尽,提倡大量使用
D
.使用公共交通出行,减少尾气污染
3
.中国承建的阿尔卡萨光伏电站是卡塔尔首座太阳能发电站。硅太阳能电池主要材料是高纯硅,如图是硅元素的相关信息和
硅原子
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硅的说法错误的是
A
.
的数值为
4
B
.硅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
.硅元素的原子质量为
28.09
D
.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4
.
2022
年
5
月
10
日,我国科学家发现的新冠治疗新药千金藤素(
C
37
H
38
N
2
O
6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以下关于
千金藤素的
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千金藤素由
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B
.千金藤素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7
:
38
:
2
:
6
C
.
千金藤素分子
是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
.千金藤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
.微粒观:构成氯化钠的微粒是氯化钠分子
B
.结构观:
和
的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C
.能量观: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D
.守恒观:
1g
氢气与
1g
氧气充分反应,生成
2g
水
6
.实验室常用酒精灯加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酒精燃烧属于缓慢氧化反应
B
.用温度较高的外焰
给物质
加热
C
.用灯
帽盖灭酒精灯
的原理是隔绝氧气
D
.点燃酒精灯时温度需达到酒精的着火点
7
.《科学》刊登了用
CO
2
为原料,不依赖光合作用人工合成淀粉的成果,其中第一步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相等
C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相等
D
.反应的后
ZnO-ZrO
2
的质量不相等
8
.科学家利用某纳米纤维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醇
(CH
3
OH)
,其微观示意图如下
(
图中的分子恰好完全反应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生成物丙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37.5%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
.生成物丙和
丁的
质量比为
1
:
1
D
.该反应有助于实现
“
碳中和
”
9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不正确
的是
选项
实验现象
解释
A
将
50mL
水和
50mL
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
100mL
分子之间有空隙
B
向锌粒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气泡
金属均能与酸反应产生
H
2
C
将黄铜片和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有明显划痕
合金的硬度往往比其成分金属大
D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氧气的浓度对物质的燃烧有影响
A
.
A
B
.
B
C
.
C
D
.
D
10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是必备的化学素养,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实验室用
CO
还原
Fe
2
O
3
,黑色固体变为红色
C
.向锌粒中加入稀硫酸,产生大量氢气
D
.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的体积之比约为
1
:
2
11
.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通过以下反应除去:
4KO
2
+4CO
2
+2H
2
O=4KHCO
3
+3O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
KO
2
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B
.
4
个二氧化碳分子:
4CO
2
C
.
KHCO
3
的名称:碳酸钾
D
.
6
个氧原子:
3O
2
12
.
工业上氢氧化钙
制取步骤为:煅烧石灰石得生石灰
(
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
,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溶液质量不变
B
.
10℃
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升高温度至
40℃
,溶液变浑浊
C
.
20℃
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式可表示为:
D
.
50℃
时饱和氢氧化钙溶液降低温度至
20℃
时,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二、非选择题
(
本大题包括
5
小题,共
28
分
)
13
.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它分为东、中、西三条线路,通过引水、调水、储水等方式将长江等水源送往北方。截至
2003
年
5
月,
工程置计调
水量超过
620
亿
m
3
,惠及沿线
280
多个是市区,直接受益人口超过
15
亿,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结构。
南水北调工程对水源地水质要求较高,其中一种做法是在水源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以配置优良水质,改善水的硬度。输水工程沿线有严格的要求,不可随意取水用水
,为安全起见,沿途设置了三道防线。禁止各种非法
解释分析安徽宿州市宿城第一初级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综合素质评价化学试题(四)(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