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语文】湖南省郴州市2025届高三三模试题(解析版).docx

2025年 格式: DOCX   18页   下载:1   时间:2025-05-28   浏览:5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湖南省郴州市2025届高三三模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湖南省郴州市2025届高三三模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6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湖南省郴州市 2025 届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山水画深受老子、庄子等先贤哲学思想的影响,强调人精神的 “ 逍遥 ” 与主体的自由。老子常提 “ 道 ” 的玄妙和本质状态,而庄子更加注重个体的 “ 逍遥 ” 和自由。中国山水画中 “ 道 ” 的境界,不但展示了技法,而且表现了一种精神超脱的状态。中国山水画的目标亦并不仅在于直接描绘山水的物理形态,还侧重于传达其中蕴含的人文与情感意义。可以说,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便是其对意象与意境表达的格外重视,这也是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绘画的明显区别。 山水画家通过自由地徜徉于山水之间,寄托着最内在的情感。 “ 竹林七贤 ” ,尤其是嵇康和阮籍追求庄子 “ 逍遥游 ” 的价值,创造性地模仿庄子的生活态度,在社会规范领域产生了一种突破性的生命态度,他们将游山玩水视为一种风雅的生活态度,对后来士人阶层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思想,使得山水画及山水诗成为一种围绕这些价值和精神展开的文化表达,通过歌颂、描述、赞美等手段呈现出一种深邃而富有内涵的意境。意境的营造是中国山水画绘画技巧的灵魂。 意境的营造首先体现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性表达。谈论中国山水画,总离不开讨论中国的山水诗。诗词中的比兴、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中国画以很大的启迪;诗词讲求含蓄、虚实、计白当黑,更是加强了绘画语言的表现力,诱发观者的想象力。 “ 诗意 ” 成为中国山水画一种重要的审美取向。 其次,中国山水画的意境营造也体现在 “ 可行可望、可游可居 ” 的特征中,这背后承载着深厚的传统自然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观点的提出者郭熙生活在宋代,当时士大夫们的心态逐渐从追求功名利禄转向了更为闲适的生活态度。 此外,在中国山水画的表达中,给予观者想象空间也是意境营造的重要方向,如 “ 留白 ” 和 “ 似与不似 ” 两种手法。 “ 留白 ” 体现了中国山水画中 “ 道 ” 的核心,黑与白的相对关系展现了阴阳调和的思想,同时传达了敬天爱人的宇宙观精神。 “ 似与不似 ” 是中国山水画中 “ 不求形似 ” 的自然延伸,近代艺术家齐白石将这一观点表达为 “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 ,这种表达更加朴素,更加易懂。中国山水画的美学内涵博大精深,蕴含着深厚的诗意、禅道和哲学特质,难以用简单语言尽述。 (摘编自许钦松《中国山水画的美学内涵》) 材料二: 唐代诗人
【语文】湖南省郴州市2025届高三三模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