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2025年吉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教师版.docx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吉林省 吉林市 格式: DOCX   26页   下载:2   时间:2025-05-21   浏览:131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5年吉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教师版.docx 第1页
2025年吉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教师版.docx 第2页
剩余24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5 年吉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戏剧性是戏剧艺术审美特性的集中表现,是戏剧之所以为戏剧的那些基本因素的总和。戏剧艺术有五大要素——剧本、导演、演员、剧场、观众,这些要素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或者说有一个五者共同追求的东西,那就是戏剧性。因此,戏剧性便是我们把握戏剧艺术的一个“美学入口”。从此入口,便可沿着艺术的门径由浅而深,探知“戏剧王国”里的许多奥秘。 对“戏剧性”这一概念,历来众说纷纭。戏剧本身有双重性,或者说,戏剧有两个生命。它的一个生命存在于文学中,另一个生命存在于舞台上。在中国古典戏曲中,有所谓“案头之曲”与“场上之曲”,指的就是戏剧这种存在方式上的差别。不过,好的戏剧作品应该同时具有很强的文学性与舞台性。古今中外那些经典的戏剧作品,都是既经得起读又经得起演的。只供阅读而不能演出的戏剧作品与只能演出而无文学性可言的戏剧作品,都是跛足的艺术。正因为戏剧有这种双重性,人们对它的特性的认识,或着眼于文学性,或着眼于舞台性,或着眼于两者的结合,于是便形成了对戏剧性的种种不同的说法。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在表达戏剧性的意思时使用了“戏剧”一词的形容词:“戏剧式的”“戏剧化的”。这是对“戏剧性”含义的最早表达方式。亚氏认为戏剧是对人的行动的摹仿,故而历代论者均以“行动”(动作)为戏剧之根本特征。然而并非一切“行动”均有戏剧性。亚氏所强调的对行动之“戏剧式的”或“戏剧化的”摹仿有两种情况:第一,“史诗诗人也应编制戏剧化的情节,即着意于一个完整划一,有起始、中段和结尾的行动。”第二,“通过扮演,表现行动和活动中的每一个人物。”这里讲戏剧性,前者着眼于文学的构成(戏剧化的情节),后者着眼于舞台的呈现。后世论戏剧性者,大都是沿着这两条线索来进行思考与论述的。 这样一来,我们在理解戏剧性这一概念时,首先就要分清它在文学性与舞台性两个不同层面上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举例来说,针对清代批评家金圣叹对中国古典名剧《西厢记》的评论,清代戏剧家李渔指出:“圣叹所评,乃文人把玩之《西厢》,非优人搬弄之《西厢》也。文字之三昧,圣叹已得之;优人搬弄之三昧,圣叹犹有待焉。”李渔说,如果金圣叹能克服这一局限,全面评价《西厢记》,就会“别出一番诊解”。显然,不论是从事戏剧创作,还是从事戏剧评论,都要重视它们。 必须强调的是,这两者的区别
2025年吉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教师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