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历史质量检测试题
卷
I(
选择题,共
7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个小题,
1-20
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21-30
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有学者认为:从
“
中国之中国
”
到
“
亚洲之中国
”
,以及从
“
亚洲之中国
”
到
“
世界之中国
”
,中国历史经历了两次转型,这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
770
一
221
年)和近代时期(
1840
一
1949
年)。从
“
亚洲之中国
”
到
“
世界之中国
”
的转折性事件是(
)
A
.丝绸之路
开通
B
.郑和下西洋
C
.鸦片战争
D
.抗日战争
2
.战败赔款几乎是大清王朝在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必有条款,下面规定的分期赔款清单最有可能出自(
)
·
此时交银六百万圆;
·
自壬寅年起至乙已年止,四年共交银二千一百万圆。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数,则酌定每年每百圆加息五圆。
A
.《辛丑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南京条约》
3
.清政府忙于对付外来殖民者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造成了北方边疆防备空虚。
□□
乘虚而入,
1858
年
5
月,用武力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
60
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1860
年又把乌苏里江以东约
4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占了,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最大的获利者。
“□□”
应是(
)
A
.英国
B
.俄国
C
.美国
D
.法国
4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设同文馆,培养外语、科学技术人才。这体现清政府(
)
A
.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
B
.提倡维新变法
C
.推进外交
近代化
D
.自然经济解体
5
.学会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看待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目标之一。下列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的分析,属于客观原因的是(
)
A
.以制度为例,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均不切合实际
B
.以事件为例,天京事变是领导者争权夺利的产物
C
.曾国藩、李鸿章编练的湘军和
淮军
,与清政府勾结的外国侵略势力,都是太平天国面临的凶悍敌人
D
.以人物为例,洪秀全痴迷宗教,脱离群众
及斗争
实践
6
.李鸿章在《试办织布局折》中指出,
“
盖土货多销一分,即洋货少销
一分,
庶
漏
卮
可期渐塞。
”
,
“
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
。这表明洋务企业(
)
A
.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
B
.促进了民族工业的产生
C
.旨在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
.起到抵制经济侵略的作用
7
.对比图
1
和图
2
两
幅示意图,结合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
1
图
2
A
.两个条约都是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
B
.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C
.中国主权由部分不能自主到完全不能自主
D
.侵略中国的国家由一国变成了多国
8
.吴玉章曾说:
“
上海成立了天足会,我和我的二哥便成为反对缠足的激进分子,我的大哥也同情我们,
……
但是我的大嫂却无论如何也听不见我们的话,竟自把女儿的脚给缠上了。唉,变什么法?维什么新?就在自己家里也行不通。
”
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
)
A
.维新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未能深入人心
C
.是否缠足关系维新变法的成败
D
.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发展潮流
9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赫德提出处理中国的方针:
“
把现存的王朝作为一个还在运转的王朝接受下来的话,并且,一句
话,充分利用它。
”
战后议和,列强采纳和实施的正是这一方针。这一方针使(
)
A
.北京圆明园被洗劫一空
B
.列强掀起来瓜分中国的狂潮
C
.清廷成为列强的统治工具
D
.帝国主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10
.
“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
二十世纪初,孙中山先生认为应当顺应的
“
世界潮流
”
是(
)
A
.通过改革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B
.通过与帝国主义的合作推翻清政府
C
.通过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
.领导工农推翻帝国主义
11
.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出现了汉族、满族及其他民族之间的民族妥协、南方革命政权和
清皇室之间的政治妥协、孙中山和袁世凯两大政治
“
巨头
”
的权力妥协。通过这三大妥协,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实现了建立中华民国的目标。这体现了(
)
A
.中华民国得不到人民支持
B
.孙中山个人的行为修养
C
.革命党追求民主共和的精神
D
.参与各方缺乏政治智慧
12
.有学者指出
“
到
1914
年底,袁世凯将民主制度的象征性成果悉数破坏,至此,所谓
‘
中华民国
’
只剩下了一块空招牌
”
。以下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
通电声明拥护共和
②
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
宣统
帝
下诏退位
④
武力镇压国民党反
袁
斗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13
.
1918
年,桂、滇各系军阀控制广州的非常国会,改组护法政府,孙中山被架空。
1922
年,陈炯明炮击总统府后,孙中山化装离粤,开始考虑与共产党合作的可能。由此可见,孙中山的思想
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