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
1
.一学者在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
“
这是中国政府发起禁烟运动、维护国家主权的一个郑重宣示。这个宣示向世界表明中国人民的道德心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
与该事件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
A
.魏源
B
.林则徐
C
.葛云飞
D
.陈化成
2
.马克思曾说:
“
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
材料中
“
旧制度
”
是指(
)
A
.奴隶制度
B
.封建制度
C
.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
D
.资本主义制度
3
.下图是《
1838
年
-1852
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单位:镑)统计图表》(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对图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中国成为英国的工业原料产地
B
.五口通商便利英国商品输
出
C
.英国对华资本输出不断增加
D
.中国抵制了英国的商品倾销
4
.历史学家蒋廷黻曾说,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些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认为,治外法权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是最方便、最省事的方法;而协定关税,每种货物应该纳多少税都明白载于条约,可以省去争执。这说明
“
当时的人
”
(
)
A
.已有契约意识
B
.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C
.具备法治思维
D
.平等外交观念强化
5
.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中写道:
“
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经延续了约十年之久,现在汇合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革命;不管引起这
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
推动了这次大爆发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
这段论述中的
“
革命
”
爆发的标志是(
)
A
.虎门销烟
B
.金田起义
C
.鸦片战争
D
.五四运动
6
.英军随军军需官加内特
·
沃尔斯利在《
1860
年对华战争纪实》中记录了关于
“
英军战
利品的分配和法国军官们对战利品进行公开拍卖的场景
”
。与
“
战利品
”
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签订《南京条约》
B
.签订《天津条约》
C
.火烧圆明园
D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7
.英法联军之役完结后不久,沙俄又以调停战争有功为借口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
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瑷珲条约》的有效性,并将原定两国
“
共管
”
的中国领土划归沙俄。这段材料意在强调(
)
A
.中俄《北京条约》的签署遵循双方自愿原则
B
.沙俄调停战争有功,其获取土地是应该的
C
.沙俄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攫取了大量利益
D
.中俄《北京条约》划定了中俄的国界
8
.
1882
年英国商人比尔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
“
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
400
万两白银,法国的轮船也大抵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
”
材料表明某运动的开展(
)
A
.
引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先进技术
B
.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
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
.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9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捍卫我国新疆、台湾领土主权,做出重大贡献的分别是以下哪两位将领(
)
A
.林则徐、刘铭传
B
.关天培、冯子材
C
.左宗棠、冯子材
D
.左宗棠、刘铭传
10
.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一个被认为是外资兴业的时代。此前帝国主义在华投资总共不过
2
、
3
亿美元,此后到
1902
年,各国对华投资总额达到
15
亿美元。据此判断,当时(
)
A
.外国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B
.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剧
C
.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
.美国和日本成为侵华的主要国家
11
.它最初的目的主要是在当时列强纷纷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情况下,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为美国工商业打开中国的市场,保护美国商品和投资在中国的平等待遇,从而赢得最大的利益。材料中的
“
它
”
指的是(
)
A
.片面最惠国待遇
B
.
“
门户开放
”
政策
C
.划分
“
势力范围
”
D
.各国领事裁判权
12
.据统计,梁启超所办的《时务报》在
1896
年销量达到
7000
多份,次年销量高达
12000
份,
最高时竟然达到
17000
份,出现了
“
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
的局面,连《万国公报》的主笔林乐之都称赞其
“
议论明通,识解超卓
”
。《时务报》的畅销(
)
A
.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奠定舆论基础
B
.宣传西方思想成为主流
C
.使维新运动具备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D
.为维新变法启蒙了思想
13
.
1898
年,因支持维新变法而被革职充军新疆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张荫桓,在路过直隶省城保定时,
“
两市观者万数,咸呼曰:
‘
看大奸臣!
’”
或有甚其词者,曰:
“……
何如杀却,岂不省事?
”
舆论纷纭异口同声。此现象说明(
)
A
.变法危害
了广大百姓利益
B
.总理衙门出卖了国家利益
C
.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D
.当时广大百姓痛恨变法者
14
.下图是
20
世纪著名漫画家何剑士的漫画《小磨香油》。漫画
解释分析山东青青岛市局属初中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