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名校
2024-2025
学年高三下学期
5
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新石器时代中期,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北方文明聚落通常规模较大,拥有宽敞的储藏粟和黍的窖穴;而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南方文明聚落面积则较小,且聚落分布较为分散,考古发现的粮食仓库也呈现面积小、分散的状态。这种不同缘于(
)
A.
私有制与阶级分化的程度
B.
原始聚落管理水平的差距
C.
区域经济文化交流的强弱
D.
原始农业发展形态的区别
【答案】
D
【解析】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方文明聚落面积较大,拥有宽敞的储藏粟和黍的窖穴,这与北方以旱作农业为主、农业生产的集中性和规模化有关,而南方文明聚落面积较小,且聚落分布较为分散,粮食仓库面积小、分散,这与南方以水稻种植为主、水稻种植对土地要求不同以及农业生产的分散性和小规模化有关,结合所学,北方文明以粟和黍为主要作物,南方文明以水稻为主要作物,所以体现出了南北方农业发展形态的不同进而导致聚落规模和粮食储藏方式的不同,
D
项正确;材料侧重的是南北方整体农业发展的区别,未体现出具体文明内部出现财产私有与贫富差距加大等信息(如陪葬品数量的多少),排除
A
项;材料中的南北方文明处于相同时期,
“
管理水平
”
没有突出不同,所以不是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南北方原始农业的不同而造成的,排除
B
项;材料中出现的仰韶文化和南方文明分别代表了北方和南方的农业共性特点,导致这种差异出现的
原因是南北地区差异,而不是因为内部交流导致的,且材料没有体现出不同区域之间交流对文明形态的影响,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魏晋时期,
“
复劾
”
现象出现的频率上升。如山涛被尚书左丞白褒弹劾,理由
【历史】陕西省宝鸡市名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