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6
页,共
100
分;
考试时间
60
分钟;
考试形式为闭卷;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
答题前,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
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
涂其他
答案标号。
4.
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如需改动,
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
(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
1.2023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之年。
2023
年还是
①
澳门回归祖国
26
周年
②
改革开放
45
周年
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
④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70
周年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23
年
10
月
24
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一部法律,并于
2024
年
1
月
1
日生效实施。制定该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据此回答
2-4
题
2.
这部法律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法》
3.
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这
①
说明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
②
有利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
③
体现了我国不断完善立
法,努力实现良法之治
④
说明有了法律制度,就等于有了法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形成制度,这是因为爱国主义
①
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核心
②
其本质是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③
是进入新时代才形成的优秀品质
④
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④
5.
观察右图,漫画中的举措有利于
①
共享发展成果,增进民生福祉
②
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同步发展
③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增长
④
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2023
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置身严峻
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经济持续恢复
①
得益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的优越性
②
有利于扩大就业,增进民生福祉
③
决定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回升
④
推进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3
年
6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规定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因为教育
①
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②
是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
③
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④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治之经,礼与刑,君子以修百姓宁。明德慎罚,国家既治四海平。
”“
若要美德得以保存,法律是必需的;
若要法律得以遵守,美德则是不可缺少的。
”
其表达的思想共识是
A.
法为治理国家之重器,法治之力量优于德治
B.
德为准绳有规范作用,法为基石有教化作用
C.
重视发挥道德作用,离开道德,法无所用
D.
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法律与道德协同发力
9.
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
下列有关我国国家制度说法正确的是
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④
坚持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现在骑共享单车出行已成为许多市民的习惯,简单扫一下码就可以提取一辆共享单车,轻松自如地在拥挤的市内穿行。共享单车的流行
A.
有利于减少能源消耗,杜绝汽车尾
气排放
B.
能够解决我国严峻的环境问题
C.
有利于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增强环保和节约意识
.
D.
会减少汽车的出行量,不利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11.
从《诗经》中的
“
夙夜在公
”
到《尚书》中的
“
以公灭私
”
,再到西汉贾谊《治安策》中的
“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
:从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到清代林则徐的
“
苟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再到中国共产党人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这可以看出
A.
爱国主义已经成为当代
山东威海市环翠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