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历史
(
试题卷
)
注意事项:
1.
历史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60
分钟。
2.
本试卷包括
“
试题卷
”
和
“
答题卷
”
两部分,
“
试题卷
”
共
4
页,
“
答题卷
”
共
2
页。
请务必在
“
答题卷
”
上答题,在
“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
“
试题卷
”
和
“
答题卷
”
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
(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
1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屈辱史,又一部民族抗争史。按时间先后排列以下屈辱与抗争的史实,正确的一项是(
)
A
.
①④③②
B
.
①④②③
C
.
②①③④
D
.
①③④②
2
.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
“
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
……
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
出现上述局面是在(
)
A
.鸦片战争之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3
.
1840
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始而言技,继而言政,进而言教的过程。下列选项与该过程无关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护法运动
4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和仁人志士进行了一系列挽救国家危亡的斗争。以
下人物和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邓世昌
——
收复新疆
B
.左宗棠
——
黄海海战
C
.康有为
——
戊戌变法
D
.刘铭传
——
镇南关大捷
5
.它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根本性制度变革,这是武装斗争手段换来的制度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清帝退位诏减少了流血冲突,缩短了革命进程,确有积极作用。这场
“
武装斗争
”
的指导思想是(
)
A
.自强求富
B
.变法维新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6
.
1905
年,
某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
他加入的是
A
.中国同盟会
B
.中国国民党
C
.中国共产党
D
.兴中会
7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以下可用于研究辛亥革命的一手史料是(
)
A
.
电视剧
B
.
话剧
C
.
研究著作
D
.
志士手稿
8
.著名实业家张謇在《张季子九录
·
文录》中说:
“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不足为异。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
对其中
“
国体之改革
”
理解正确的有(
)
①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②
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③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④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③④
9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所进行的两次著名的政治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两者的共同主张有(
)
A
.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C
.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来挽救民族危机
D
.用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来救中国
10
.观察下图,该战争形势图所示的是
A
.广州起义
B
.武昌起义
C
.二次革命
D
.护国战争
11
.
“
万户
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
‘
共和
’
两字存耶
?'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
在孙中山这篇檄文中,
“
一人冠冕
”
是指(
)
A
.宣统帝下诏退位
B
.袁世凯称帝
C
.陈天华等宣传革命
D
.慈禧发动政变
12
.正当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时,中国一些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开始认真学习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使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一变化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
A
.《新青年》杂志出版
B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
.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13
.
“
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
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体性的理性批判。
”
下列选项属于
“
它
”
的重要成果是(
)
A
.反映社会现实的小说开始出现
B
.诗词逐渐被杂文和小说所代替
C
.使用白话文写作逐渐普及开来
D
.建立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4
.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状况,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
最能体现中国人民
“
全面觉醒
”
这一特点的是(
)
A
.提出了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的口号
B
.中国代表拒绝在
“
巴黎和约
”
上签字
C
.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
.广泛开展了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15
.以下是某同学在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据此推断,其探究的主题是(
)
A
.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程
D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二、辨析改错
(12
分
)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
“
答题卡
”
该题前括号内正确的填写
“
正确
”
;错误的填写
“
错误
”
,并加以改正。
(1)1907
年夏,革命党人徐锡麟在浙江绍兴起义,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改正
(2)191
2
年
3
月
11
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
解释分析安徽蚌埠市怀远县褚集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