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三第一次大练习
历
史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24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仰韶文化中期的阎村类型分布在河南省的中西部,以出土专门烧制用作二次葬葬具的“伊川缸”而著名。汝州洪山庙遗址有大型的集体二次葬发现,葬具上饰有面具、动物、植物、天体(日月)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等形象。以上史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
等级制度的出现
B.
原始宗教的形成
C.
手工业比较发达
D.
生产生活的面貌
2.
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遗址发现于长江中游地区,其早期墓葬中女性的随葬品以锥器、装饰品居多,男性则多随葬石斧等生产工具。锥器是从事家庭手工劳动的重要器具,而石斧作为重要的砍砸器则主要用于采集、砍伐、切割肉类等大体力劳动。这说明当时( )
A.
妇女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B.
小农经济的雏形已经出现
C.
社会劳动中已经出现分工
D.
手工业已成为独立的部门
3.
儒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其门下弟子大多参与政事,如子路、子贡等;墨家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立场鲜明的学说;法家则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众多变法活动中独领风骚。由此可知,这三家学派( )
A.
都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B.
先后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C.
代表的政治立场趋同
D.
都提出可行的治国方略
4.
下表表明中国古代赋税的演变趋势是( )
时期
赋税制度
内容
北魏
租调徭役
户调帛二匹,絮二斤,丝一斤,乘二十石
隋至唐中期
租庸调制
凡丁岁役二句,无事则收其庸
唐中后期
两税法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A.
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B.
农民负担不断减轻
C.
土地兼并愈发严重
D.
政府赋税剥削沉重
5.
据某学者的研究,西汉正式册封的皇后共16位,出身低微或者普通的有6位;东汉正式册封的皇后共15位,除灵帝时期的何皇后出身屠夫之家外,其他皇后皆出身豪门。这一变化反映了两汉时期( )
A.
官僚政治的基础受到侵蚀
B.
外戚专权的问题日益严重
C.
豪强地主的政治影响增强
D.
社会阶层流动性渐趋减弱
6.
下图是中国古代官方户口统计数字图(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朝代
年号
元年
户数
口数
资料来源
西汉
平帝元始二年
2
12233062
59594978
《汉书.地理志》
西晋
武帝太康元年
280
2459840
16163863
《晋书.地理上》
唐朝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914709
52919309
《通典.食货七》
元朝
世祖至元二十八年
1291
13430322
59848964
《元史.世祖本纪》
A.
正史户口统计数是绝对可靠的一手史料
B.
官方记载户口数与实际户口数存在差异
C.
正史户口统计数必须与民间史料相印证
D.
官方统计数可以真实反映人口历史状况
7.
下面是某文献中对军机处职能的明确规定。这反映出军机处的设置( )
1.
掌书谕旨
2.
议大政,谳大狱,得旨则与
3.
军旅,则考其山川道里兵马钱粮之数,以备顾问
4.
文武官特简者
,
承旨则进其名单,差特简者亦如之
5. (
考试
)
钦命者,预期以其上届之题缮单进呈
6.
皇帝举巨典成宪,有旨考证,则书其事之本末进焉
A.
实现了中枢权力相互制衡
B.
有利于提高皇权统治的效能
C.
促进了内廷机构的外延化
D.
促使内阁职权范围逐渐缩小
8.
李贽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他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由此可以判断,李贽反对“存天理,灭人欲”,主张( )
A
人文主义
B.
仁爱精神
C.
尊重人性
D.
个人主义
9.
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从社会史研究视角看,这主要反映了丝绸之路( )
A.
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
B.
推动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发展
C.
体现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
D.
促进各地人民物质生活更加丰富
10.
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
A.
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
B.
客观上缓解了统治危机
C.
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
D.
提高了立宪派政治地位
11.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杨秀清创作了《太平军好章程》的歌谣:太平军,好章程;发放粮食,田地平分;打官兵,打洋人;鸦片、赌钱一齐禁,处处太平。这说明太平天国( )
A.
舆论宣传形式单一
B.
铲除了封建性的等级观念
C.
革命纲
河南三门峡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