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初三试卷 初三化学上

详解分析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题.docx

月考试卷 2024年 2023年 广西省 南宁市 格式: DOCX   20页   下载:0   时间:2024-01-13   浏览:2596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详解分析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题.docx 第1页
剩余19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3 年秋季学期 1 月份 九年级化学 (全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班别、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 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卡上作答(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Mg-24    Al-27    Cl-35.5    K-39    Ca-40    Fe-56    Cu-64    Zn-65    Ag-108 第 I 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选定的选项标号涂黑) 1 . 空气成分中能支持燃烧且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 . 氮气 B . 二氧化碳 C . 稀有气体 D . 氧气 2 .被称为抗癌食品的芦笋中含有丰富的硒,这里的 “ 硒 ” 指的是 A .单质 B .元素 C .原子 D .分子 3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 . Si B . Al C . O D . Fe 4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5 .《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下列工艺过程,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A .白土烧瓷 B .棉纱织布      C .楠木造船      D .甘蔗榨汁 6 .以下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打开香水,闻到香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 21 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A . A B . B C . C D . D 7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 .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 B .随意焚烧塑料制品      C .利用发酵垃圾来制取燃料 D .乘坐地铁替代汽车出行 8 .为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某校举行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室内起火,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 CO 中毒 9 .锰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示不同的化合价。以下物质中锰元素化合价为 +2 的是 A . MnCl 2 B . MnO 2 C . KMnO 4 D . K 2 MnO 4 10 .下列有关合金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合金一定是混合物 B .生铁的含碳量比钢的含碳量高 C .合金中至少含有两种金属 D .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大多数是合金 11 .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颜等功效,其中含有秋水仙碱,化学式为 C 22 H 25 NO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碱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B .秋水仙碱由碳、氢、氮、氧四个元素组成 C .秋水仙碱分子中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22∶25∶1∶6 D .秋水仙碱由 22 个碳原子、 25 个氢原子、 1 个氮原子和 6 个氧原子构成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碳粉还原氧化铜,红色固体变成黑色 B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 .铁粉放入足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D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3 .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氯原子和氯离子的质子数相等 B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 .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4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 .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 C .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D .一种催化剂只能催化一个化学反应 15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 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 .固体二氧化碳升华时吸热,因此可用作人工降雨 C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有可燃性,因此可用作燃料 D .木炭、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有还原性,因此可用于冶炼金属 16 .氢气是一种清洁高能的燃料,将 X 、 Y 放入稀盐酸中, Y 溶解并产生氢气, X 不反应,如果把 X 和 Z 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 X 表面有银析出,而 Z 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 X 、 Y 、 Z 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 X 、 Y 、 Z B . Y 、 X 、 Z C . Z 、 Y 、 X D . X 、 Z 、 Y 17 .实验是 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检验氢气的纯度 B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D . 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 18 .如图是乙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根据图示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种类都不变 B .甲物质中氢、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1∶3 C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1 D .生成的丙物质和丁物质的质量比为 27∶44 19 .将一定质量的锌粉加入到 Mg(NO 3 ) 2 、 Cu(NO 3 ) 2 、 AgNO 3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滤渣中一定没有 Mg B .滤液可能是蓝色的 C .滤液中一定含有 Zn ( NO 3 ) 2 和 Mg ( NO 3 ) 2 D .滤渣中一定有 Ag 和 Cu 20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解释分析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月考化学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
专注试题资源,助力高效备考 - 精准试题,为知识测评赋能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