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年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模拟考试
B
卷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计
24
分)
1
.学校正在举办运动会,以下比赛项目以
“
速度
”
这一物理量作为评判标准的是( )
A
.
B
.跳远
C
.跳高
D
.铅球
2
.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
B
.医生用
“B
超
”
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
.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应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D
.公共场合要
“
轻声慢语
”
,轻声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3
.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衣柜里放樟脑丸,利用了汽化
B
.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测温度
C
.游泳上岸后身体会感到很冷,风越大越明显,主要是因为室外温度低造成的
D
.电冰箱工作时,其使用的制冷物质在冷冻室会液化,在冷疑器会汽化
4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中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
A
.引入光
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
.液体温度计利用不同温度时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的高低
C
.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D
.研究蒸发现象时,探究影响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的关系
5
.以下两个实验:知图甲将碘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如图乙将碘锤放入热水学加热。已知常压下碘的熔点为
113.6℃
、沸点为
184.25℃
。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
400℃
。实验中只出现碘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是( )
A
.甲
B
.乙
C
.甲乙均是
D
.甲乙均不是
6
.世界最早、距今约
4700
年前的山西陶寺古观象台,由
13
根直立的夯土柱组成,呈
半圆形,如图所示是其结构示意图,据考古推断,先民们在观测点上通过土柱间的狭缝观测日出方位,以此确定季节和节气,其利用的光学原理与下列语句所对应原理相同的是( )
A
.绿树浓荫夏日长
B
.对镜贴花黄
C
.潭清疑水浅
D
.杯弓蛇影
7
.实践证明,
“
测体温
”
、
“
勤洗手
”
、
“
要消毒
”
及
“
戴口罩
”
等措施可以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对这些措施中相关数据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
.
“
测体温
”
:人体的正常体温约为
27℃
B
.
“
勤洗手
”
:每次洗手时间应不少于
20s
C
.
“
要消毒
”
:一张消毒湿巾厚度的为
2nm
D
.
“
戴口罩
”
:一只医用外科口罩质量约为
3mg
8
.下图是一种医生在做显微手术时使用的眼镜式放大镜,他的工作距离在
340mm——420mm
之间,则关于这种放大镜的使用,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这种放大镜在工作距离内成正立放大的像
B
.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小于
340mm
C
.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大于
420mm
D
.这种放大镜在工作距离内,物距越大,成的虚像越大
9
.下图为某小组同学学习长度测量讨论交流的情境,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测量时为了减小误差可以多估读几位
B
.测量时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C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可能完全相同,所以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D
.由于眼睛不可能估计的非常准,所以没有必要估读
10
.
如图所示,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
S
发出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光
斑
A
,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
40
°
,
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入射角的大小为
40
°
B
.
当水面降低时,光斑
A
将向右移动
C
.
当水面降低时,
到水面的距离变小
D
.
若将入射光线逆时针旋转
10
°
,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增大
10
°
11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是凸透镜成像原理的具体应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照相机:被拍物体应在甲区域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B
.投影仪:物体的投影应在乙区域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放大镜:被观察物体应在丙区域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将物体从甲区域逐渐移动到丙区域的过程中,都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
12
.如图所示,这是相向而行的甲、乙两物体沿平直路面运动的
s
﹣
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变速直线运动
B
.甲运动的速度小于乙运动的速度
C
.乙的运动速度为
5m/s
D
.甲、乙两物体的出发点相距
300m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计
24
分)
13
.一位男低音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两人当中
的响度大。我们能轻易区分两个人的声音是因为两个声音
不同。赛龙舟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
而产生的,并经
传入人耳。
14
.王亚平在太空进行
“
冰雪
”
实验,她用沾了结晶核的毛根轻轻触碰由过饱和乙酸钠溶液形成的
“
液体球
”
,如图甲,
“
液体球
”
迅速变成了固态
“
冰球
”
如图乙。这一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王亚平用手摸它,还有发热的感觉,说明这一过程要
(选填
“
吸热
”
或
“
放热
”
),宇航员
(选填
“
能
解释分析江苏海安市白甸镇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B卷)(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