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初二试卷 初二历史上

详解分析安徽淮南市潘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期末试卷 含参考答案 安徽省 2024年 2023年 淮南市 格式: DOCX   14页   下载:5802   时间:2024-02-22   浏览:82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详解分析安徽淮南市潘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第1页
详解分析安徽淮南市潘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 第2页
剩余13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3 ~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八年级历史 一、单项选择 ( 本大题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入框内 ) 1 . 李剑农在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写道: “ 1842 年的条约真是所谓 “ 城下之盟 ”, 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 ……;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 2100 万银元; …… 。 ” 材料中 “ 城下之盟 ” 是指(     ) A .中法《北京条约》 B .中英《南京条约》 C .中日《马关条约》 D .中俄《瑷珲条约》 2 .历时 150 年建造成的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付之一炬。犯下这滔天罪行的是 A .英法联军 B .英美联军 C .法俄联军 D .英俄联军 3 .陈旭 麓 先生说: “ 农民造反者 …… 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 …… 则是他们的悲剧。 ” 导致 “ 他们 ” 走向 “ 悲剧 ” 的根本原因是(     ) A .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B .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C .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 D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4 . 2015 年度 “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之一的辽宁 “ 丹东一号 ” 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有 了新进展,发现了一枚刻有 “ 云中白鹤 ” 的印章,专家认为该印章是致远舰管带的私人物品。该印章的主人是(     ) A . 刘步 蟾 B . 林永升 C . 邓世昌 D . 丁汝昌 5 . “ 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则自有其成功之处。 ” 材料肯定了戊戌变法(     ) A .实现救亡图存目标 B .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C .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D .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 6 . 1900 年 7 月,美国又照会列强,重申美国 “ 门户开放 ” 政策。实质上,该政策完全是美国政府从其自身利益出发、以损害中国人民利益为目的的 侵华政策。材料点明了 “ 门户开放 ” 政策的(     ) A .结构 B .缘由 C .实质 D .要素 7 .孙中山曾说: “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 ” 那么孙中山在 “ 三民主义 ” 中提出的哪一条是解决 “ 民困 ” 问题的( ) A .民族主义 B .民权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8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 “ 仁义道德 ” 几个字。 —— 鲁迅《狂人日记》。由此可见,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将批判矛头指向了(     ) A .封建礼教 B .马列主义 C .资本主义 D .革命思潮 9 .这场战争从 1926 年开始,目的在于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这场战争是(     ) A .武昌起义 B .护国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护法战争 10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说: “ 从 1901 年到 1937 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 这一现象说明(     ) A .辛亥革命成功了 B .中外友好关系加强 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巨大 D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11 . “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地泥毡 扎营盘。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 坚 。 ” 诗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红军长征 B .秋收起义 C .平津战役 D .挺进大别山 12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 “ 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 “ 山大王 ” 。为此,毛泽东开辟根据地(     ) A .武夷山 B .大别山 C .罗霄山 D .井冈山 13 .《桂林日报》于 1936 年 12 月 24 日报道: “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 …… 况 汉卿 ( 即张学良 ) 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迫以兵谏。 ” 文中 “ 陕变 ” 是指(     ) A .天京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皖南事变 14 . “ 我们以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 30 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 这段文字应该属于纪念馆门前的展牌文稿(     ) A .人民英雄纪念碑 B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 C .渡江战役 D .上海淞沪抗战 15 .李宗仁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 “ 捷报传来,举国若狂 …… 抗战前途露出一线瞎光 …… 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 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A .是中国正面战场取得 得 最大胜利 B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C .粉碎了日军 “ 不可战胜 ” 的神话 D .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16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世界支援中国抗战 B .国民党正面抗战 C .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 .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战 17 .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谈论重庆谈判时说: “ 这一次,我们去得好,击破了国民党要和平、要团结的谣言。 …… 我们的任务就是坚持这个协定,要国民党兑现,继续争取和平。 ” 材料中 “ 协定 ” 是(     ) A .《何梅协定》 B .《双十协定》 C .《塘沽协定》 D .《五口通商协定》 18 . “1947 年, … 这种改革和
解释分析安徽淮南市潘集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
汇集优质试题,搭建提分阶梯;海量试题库,解锁学习新纬度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