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中考模拟 化学试卷

2024年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格兰德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2024年 山东省 青岛市 格式: DOCX   10页   下载:0   时间:2024-05-17   浏览:20869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4年山东青岛市市南区格兰德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第1页
剩余9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4 年山东省青岛市格兰德中学中考 一 模化学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 H - 1 , C - 12 , N - 14 , O - 16 , Na - 23 , Mg - 24 , Al - 27 , S - 32 , Cl - 35.5 , K - 39 , Ca - 40 , Fe - 56 , Cu - 64 , Zn - 65 , Ag - 108 , Ba - 137 一、单择题(每个 1 分) 1 .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海水晒盐 B .明矾净水 C .酒精消毒 D .干冰降雨 2 .为制作叶脉书签,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 10% 的 NaOH 溶液,其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 .取用固体 B .称量 C .量取水 D .读取体积 3 .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以下对常见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 A .氧化物:水、生石灰、五氧化二磷 B .碱:火碱、熟石灰、纯碱 C .混合物:稀盐酸、食盐水、冰水混合物 D .单质:氢气、氧气、氨气 4 . 2024 年六五环境日以 “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 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和 践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东台,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 A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B .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垃圾资源化 C .加大空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 D .大力开展五水共治,保护水资源 5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 . 蔗糖 B .纯碱 C .面粉 D .食盐 6 .对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 A .金刚石的硬度比石墨大 —— 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 .花园里百花盛开,香气四溢 —— 分子在不停运动 C . 气体制成干冰 —— 二氧化碳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D .注射器中的气体通过压缩体积会变小 —— 加压时气体分子变小 7 .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 A .水银 B .硫酸铜 C .金刚石 D .氧气 8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 .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烟 B .镁条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C .向稀盐酸中加入纯碱粉末,冒出大量气泡 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无明显现象 9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氮气和氧气 ①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氧化铜与木炭粉 ① 灼烧 ② 加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氯化钠 ① 溶于水测温度 ② 观察颜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① 通 ② 测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氮气和氧气 ①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氧化铜与木炭粉 ① 灼烧 ② 加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氯化钠 ① 溶于水测温度 ② 观察颜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① 通 ② 测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氮气和氧气 ①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氧化铜与木炭粉 ① 灼烧 ② 加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氯化钠 ① 溶于水测温度 ② 观察颜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① 通 ② 测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实验方法 A 氮气和氧气 ① 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② 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B 氧化铜与木炭粉 ① 灼烧 ② 加稀盐酸 C 硝酸铵和氯化钠 ① 溶于水测温度 ② 观察颜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石灰水 ① 通 CO 2 ② 测 pH A . A B . B C . C D . D 10 .中国航天技术在人类探索浩渺宇宙的前沿不断创新、突破。 “ 嫦娥五号 ” 取回的月岩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 ( 化学式为 FeTiO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亚铁离子的符号为 Fe 3+ B .组成钛酸亚铁的元素中有两种金属元素 C .该物质属于氧化物 D .则 Ti 元素的化合价是 +3 11 .香蕉的香味主要来源于其成熟过程中产生的酯类化合物,如乙酸异戊酯 ( C 7 H 14 O 2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能闻到香蕉的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 .乙酸异戊酯中含有氧分子 C .乙酸异戊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 : 14 : 2 D .乙酸异戊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2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以 CO 2 和 H 2 为原料,在构筑的纳米 “ 蓄水 ” 膜反应器中实现了 二氧化碳在温 和条件下一步转化为乙醇的反应,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该反应有助于实现 “ 碳中和 ”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改变,原子种类不变 C .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分子个数比为 2 : 7 D .该反应中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13 .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 NF 3 ( F 元素化合价为 -1 )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格兰德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docx
汇集优质试题,搭建提分阶梯;海量试题库,解锁学习新纬度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