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
2024-2025
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9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修旧如旧”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说法。由这一说法展开,又有“修旧如新”与“修新如旧”等多个提法。在遗产保护领域,选择“修旧如旧”还是“修新如旧”,一直存在争议。争议的源头可以追溯至知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
20
世纪
30
至
60
年代所倡导的“整旧如旧,带病延年”的修复手法。梁思成修旧思想的形成带有显著的中国特色。
1935
年,梁思成撰写《曲阜孔庙之建筑及其修葺计划》是“整旧如旧”思想的源头。他在文中创造性地提出,“保存或恢复历史建筑的原状”是修复工作的重中之重,“复原部分,非有绝对把握,不宜轻易施行”。反对“拆旧建新”是“整旧如旧”的思想根基,这一概念在当时的中国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因为彼时的中国修复理念往往只是“拆了重建”,即便是修理,也务求“焕然一新”。
1963
年,梁思成在《闲话文物建筑的重修与维护》一文中,对“整旧如旧”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论述认为将具历史和艺术价值的文物建筑修得焕然一新“犹如把一些周鼎汉镜用桐油擦得油光晶亮一样”,严重损害到了它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梁思成对“整旧如旧”还有一个形象化的表述,他说“保护文物建筑就是要使它带病延年,而不是返老还童”。
回到对遗产的有效利用上,文化遗产的层摞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每一个时代都在面向当代人的需要对遗产进行使用,每一次使用都将产生新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的不断叠加层摞,正是遗产价值的再造过程。这一过程表明,文化遗产的本质就是每个当下、每个时代不断层摞下来的生产生活场景。这些生产生活场景的层摞,构成了遗产的根本价值。这种价值并不拘泥于守旧,反倒是有必须创新的要求。
修复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对遗产的有续利用。“有续”一词说明了遗产的可持续再生,这种再生并不是说遗产的物质载体在被重复创造,而是说遗产的内在价值仍处在创造之中。有两层意思:一是每个时代对已有物的增删,都将以另一种形式在未来成为该遗产物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是从现有遗产物获得的非物质成分,允许当代人为未来创造遗产。概而言之,每一个时代都在创造每一个时代的遗产,这就是文化遗产的层摞性。进一步的理解是,每一个时代应该、而且有义务为下一个时代创造并保存这一个时代的遗产。
如何以更积极的方式保护并使用文物,是遗产的层摞性被引入后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探索,如果局限于对整体性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期末语文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