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卷
04
(考试时间:
60
分钟
试卷满分:
100
分)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
Ⅰ
卷(选择题)和第
Ⅱ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
Ⅰ
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
Ⅱ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Na-23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科技创新、科技赋能,我国科技一直秉持贴近生活、贴近需求的理念,引领社会发展。下列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海岛上采用风力发电照明
B
.氢燃料在火炬
“
飞扬
”
中燃烧
C
.全气候电池为电动汽车充电
D
.新冠肺炎的核酸或抗原检测
2
.臭氧(化学式
O
3
)能杀死细菌。臭氧属于
A
.稀有气体
B
.混合物
C
.氧化物
D
.单质
3
.实验室配制稀硫酸并用其与氧化铜反应,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A
.
稀释
B
.
取样
C
.
倾
倒
D
.
加
热
4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核内含有带负电的质子,核外有带正电的电子
B
.钠原子失去
1
个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
1
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C
.水和双氧水的组成元素相同,因而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D
.用水银制的体温温度计,用来测人体的体温,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5
.用下列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托盘天平未画出),能达到目的是( )
A
.
B
.
C
.
D
.
6
.浙江大学联合加州大学科研人员,在一
50℃
环境中,通过静电促使水分子朝电场方向运动,改变其无序的运动状态,从而诱发单晶生长,制成高质量冰单晶微纳光纤。其既能够灵活弯曲,又可以低损耗传输光。关于冰单晶微纳光纤说法正确的是
A
.冰光纤由水分子构成
B
.冰光纤属于混合物
C
.冰光纤与冰的化学性质不同
D
.水变成冰光纤后,分子将静止不再运动
7
.科学家利用显微镜针头手工
“
敲打
”
原子,首次成功合成稳定存在
4
天之久的三角烯分子。三角烯(化学式
)将在量子计算、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展现巨大的应用潜能。下列关于三角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属于有机物
B
.含有
7
个氢分子
C
.碳、氢原子的质量比为
11
∶
7
D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较小
8
.下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
CaO
起催化作用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
.该反应中三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D
.该反应中
CO
2
是生成物
9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国化学家
GerhardErtl
对
CO
在催化剂表面进行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参加反应的甲与丁的质量比为
1
:
1
B
.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C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分子个数比为
1
:
1
D
.该装置的应用能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
10
.向
17.3g
空气中部分变质的干燥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中加入
200g9.8%
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终所
得溶液的质量为
215.1g
,则该样品中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是
A
.
10g
B
.
14g
C
.
12g
D
.
16g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8
小题,共
70
分。
11
.
(
7
分)
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
(
1
)种茶:茶树适宜生长在
为
4.5
~
5.5
的土壤中,该土壤属于
(填
“
酸性
”“
碱性
”
或
“
中性
”
)土质。
(
2
)制茶:依据发酵程度及色泽,茶可分为未发酵的绿茶,半发酵的白茶、黄茶及青茶,全发酵的红茶和后发酵的黑茶
6
类。
①
茶叶发酵过程发生了
(填
“
物理
”
或
“
化学
”
)变化。
②
茶叶中的茶多酚(化学式为
)具有解毒和抗辐射的作用,其含量也和加工工艺和发酵程度有关。一个
分子由
个原子构成。茶多酚中氢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
。
(
3
)泡茶泡茶时可用茶漏将茶叶和水分离,该做法与实验室中
操作的原理相似。用杂质少的软水泡茶,能充分体现茶的色、香、味。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为
。
(
4
)饮茶保健专家建议:不提倡饭后立即喝茶。因为茶水的成分中含有鞣酸,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反应,影响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久易使人缺铁引起
。
12
.
(
1
0
分)
政府专门设立了秸秆禁烧专项奖励资金,解决每年秸秆露天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
美好家园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作物秸秆中蕴含有丰富的生物质资源,科学处理途径分别有秸秆粉碎还田和综合利用,则秸秆属于
(填
“
可再生
”
或
“
不可再生
”
)能源。若焚烧处理农田的大量秸秆,明显会浪费资源,因此作物秸秆不可一烧了之,这个事实说明秸秆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为
。
(
2
)农户利用沼气发酵的原理来处理秸秆,把秸秆、杂草、人
2024年福建省中考化学模拟卷04(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