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卷共
6
页,共
100
分。考试时长
75
分钟。
考生注意: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
“
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
”
与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021
年
10
月,中国考古学会公布了
“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
,下表为入选该名单的
38
项石器时代遗址地域分布情况。依据下表,可以推知(
)
“
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
石器时代遗址地域分布表
区域
东北
华北
西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西南
遗址数
3
6
7
9
9
2
2
A.
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格局
B.
各区域之间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
当时出现了较为完善
的
社会分工
D.
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多元化特征
【答案】
D
【解析】据表格信息可知,在
38
项石器时代遗址中,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不同地区的石器时代遗址反映了不同地区的人类活动和文化发展,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点并发的,具有多元化特征,
D
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不同地域的文化遗址存在联系,无法得出
“
一体
”
,排除
A
项;受到生产力水平和自然条件的限制,早期中华文明的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并不频繁,排除
B
项;材料中重点是遗址的分布,没有体现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和不同经济文化活动,无法体现社会分工完善,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
秦朝在兴建公共工程时,工程效能非常高,如秦直道施工大体两年完成。汉惠帝时期,长
安城的修建
“
四年就半,五年六年成就
”
,春季施工往往
“
三十日罢
”
,在工役调发的规模及工期的确定都很有节制。这一差异反映了秦汉(
)
A.
工程工期设定的差异
B.
官僚机构效率的升降
C.
治理模式的路径选择
D.
工程管理技术的突破
【答案】
C
【解析】秦朝以法家思想为核心,推行
“
事皆决于法
”
的集权体制,通过严密的行政控制与高压动员机制(如
“
戍徭无已
”
)高效调发民力,确保工程快速完成。这种模式以国家意志凌驾于民生之上,将社会资源极端集中,体现为效率优先、强制动员的路径。汉初
【历史】2025届江西省新余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