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天津市宝坻一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共
45
分。
1
.
洛阳二里头文化由新石器时代豫西王湾文化和晋南的陶寺文化发展而来,下七垣的先商文化由豫北冀南的后岗文化发展而来。类似的中原文化除继承本地新石器文化因素外,还继承许多地区新石器时代先民的文化因素。这可用于佐证( )
A.
早期中华文明已从多元走向一体
B.
下七垣文化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C.
先秦时期中原文化间的汇聚融合
D.
中原文化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洛阳二里头文化、下七垣的先商文化以及类似的中原文化都受到其他文化的影响,体现了当时中原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
C
项正确;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并未实现从多元走向一体,排除
A
项;
材料可用于佐证先秦时期中原文化间的汇聚融合,不涉及下七垣文化是否具有国家初始形态,排除
B
项;
材料并没有体现贫富差距扩大、私有制出现等历史现象,
D
项结论无法得出,排除
D
项。
故选:
C
。
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解答本题需要掌握石器时代的文明。
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文明,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
.
贞观元年(
627
),唐太宗下诏:“民男二十、女十五以上无夫家者,州县以礼聘娶;贫不能自行者,乡里富人及亲戚资送之。”这反映唐初( )
A.
统治者致力于基层治理
B.
门阀士族强大致使贫富悬殊
C.
政府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D.
儒家民本思想成为治国方略
【答案】
C
【解析】
题目描述了唐太宗下诏书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成年男子满二十岁、女子满十五岁以上未成家者,州县政府应以礼聘娶,帮助她们完成婚姻。因贫不能自行操办者,乡里富人及亲戚应予以资助。鼓励寡者再嫁。提倡抚养孤儿。禁止妻妾逃亡和出妻等。唐朝统治者为增加人口,颁布法令、采取措施以鼓励婚育,这表明政府在婚姻、家庭这一社会生活领域进行了干预,
C
项正确;
材料主旨是婚姻安排,基层治理说法宽泛,排除
A
项;
引文提到的贫困问题确实存在,但没有直接提到门阀士族的影响,排除
B
项;
仅凭一方面的政策不能完全断定治国方略的整体情况,排除
D
项。
故选:
C
。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基层治理,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基层治理,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
.
元朝大儒吴澄感叹:“自古一统之世,车必同轨、书必同文、行必同伦。今则器用各有宜,不必同轨也;文字
2025年天津市宝坻一中高考历史三模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