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
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育集团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试题
(时间:
60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下图文物见证了(
)
名称:虎门一号销烟池出土的铺地石
时间:
1839
年
体型:长
36
厘米,宽
21
厘米,高
10
厘米
A
.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
B
.广州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
C
.陈化成拼死抵抗英军侵略者保卫吴淞
D
.李秀成率太平军击毙洋枪队首领华尔
2
.下面有两幅图片,图一是清朝时期的疆域图,图二是现在的中国版图。在近代历史上,下列哪一个国家让中国的疆域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
A
.英国
B
.美
C
.俄国
D
.日本
3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最先取得这样的特权的“彼”国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俄国
D
.日本
4
.他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北洋舰队致远号巡洋舰的管代(舰长),为抗击日军,在黄海大战中以身殉国。文中的“他”指的是(
)
A
.丁汝昌
B
.刘步蟾
C
.邓世昌
D
.徐邦道
5
.“维新变法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这里强调的是戊戌变法(
)
A
.开启了近代化的历程
B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
.是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6
.黄花岗起义中,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以上叙
述可以用来说明黄花岗起义的(
)
A
.原因
B
.经过
C
.结果
D
.意义
7
.如表是同学们排演历史剧拟定的各幕题目,依此判断剧本名称应该是(
)
剧本名称:
第一幕:武昌起义
第二幕:民国建立
第三幕:清朝告终
第四幕:约法颁布
A
.近代开端
B
.走向共和
C
.军阀割据
D
.国家统一
8
.一篇历史文章有如下关键词:宋教仁遇刺、二次革命、袁世凯称帝、护国运动,该文介绍的最有可能是哪一时期(
)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时期
9
.“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李大钊的这篇《青春》最初应发表在(
)
A
.《申报》
B
.《民报》
C
.《新青年》
D
.《解放日报》
10
.下图是
1919
年
5
月《新申报》的“号外”,上面有“今日各校学生游街”“声明不认二十一款”等内容。这张“号外”报道的历史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
D
.秋收起义
11
.统编历史八
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目录(如图所示),请从下列选项中,选择符合此单元内容的主题(
)
第五单元
第
15
课北伐战争
第
16
课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第
17
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A
.西方列强的侵略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D
.解放战争
12
.建设强大人民军队,首要的是毫不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13
.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长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的召开地点位于图中的(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4
.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
,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概括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途中红军渡过下列河流的先后顺序是
(
)
①碧血战湘江
②四渡赤水河
③巧渡金沙江
④强渡大渡河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④②
D
.①②④③
15
.下侧报纸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粉碎了国民党消灭红军的企图
B
.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
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6
.
《时代》周刊
1938
年
1
月报道:“在
1937
年,日本的战争机器
⋯⋯
被卡住了
13
个星期
(
三个月
)
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粉碎日本“时间表”的是
(
)
A
.一二·九运动
B
.淞沪会战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17
.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
1938
年,毛泽东发表了
________
。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横线中应填入的是(
)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
.《论持久战》
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
.《论联合政府》
18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
.瑞金
B
.武汉
C
.延安
D
.西柏坡
19
.
毛泽东说:“打仗,不在一城一地的得失,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
山东滨州市博兴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