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学情评
生物(北师大版)
本试卷分卷
I
和卷
II
两部分。卷
I
为选择题,卷
II
为非选择题。
本试卷共
4
页。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卷
I
(选择题,共
60
分)
注意事项:
1.
仔细审题,工整作答,保持卷面整洁。
2.
考生完成试卷后,务必从头到尾认真检查一遍。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有
20
个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列动物与其运动方式
不匹配
的是(
)
A
.乌龟在水里游泳
B
.绵羊在陆地上行走
C
.蜈蚣在陆地上奔跑
D
.蝗虫在草丛中跳跃
2
.股骨头供血中断会引起骨细胞死亡,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股骨头置换手术通过植入假体来恢复髋关节活动。据图推测,植入的假体代替的结构主要是(
)
A
.关节囊
B
.关节头
C
.关节窝
D
.关节腔
3
.俗话说
“
捅了马蜂窝,必定挨蜂蜇
”
,马蜂的这种行为属于(
)
A
.节律行为
B
.繁殖行为
C
.攻击行为
D
.防御行为
4
.玉米螟的幼虫咬食玉米的茎、叶和果实,使玉米减产。而赤眼蜂可将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使玉米螟约虫卵不能孵化成幼虫,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下列
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A
.玉米螟危害玉米的生长
B
.玉米螟和赤眼蜂都是消费者
C
.玉米螟和赤眼蜂能组成一条食物链
D
.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
5
.多年来,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得到改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受威胁程度从
“
濒危
”
降为
“
易危
”
,这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果和成功案例。下列保护大熊猫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
.对人们进行宣传教育
B
.颁布相应的法律文件
C
.建立自然保护区
D
.建立大熊猫繁育基地
6
.下列关于蘑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根、茎、叶的分化
B
.颜色鲜艳的都可采食
C
.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D
.是多细胞生物
7
.下列生物能进行出芽生殖的是(
)
A
.酵母菌
B
.香菇
C
.噬菌体
D
.炭疽杆菌
8
.病毒的结构简单,其组成结构是(
)
A
.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
B
.遗传物质、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C
.蛋白质外壳和细胞核
D
.蛋白质外壳和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
9
.寄生是微生物一种常见的营养方式,下列生物中必须进行寄生生活的是( )
A
.细菌
B
.真菌
C
.病毒
D
.以上三种
10
.下列食品与细菌或真菌的发酵
无关
的是(
)
A
.豆浆
B
.泡菜
C
.醋
D
.馒头
11
.青春期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的
“
黄金时期
”
。这主要是因为青春期具有的生理特点之一是(
)
A
.身体的长高、体重的增加
B
.食欲旺盛,新陈代谢旺盛
C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D
.脑的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
12
.青蛙的发育称作(
)
A
.两栖发育
B
.变态发育
C
.完全变态发育
D
.不完全变态发育
13
.如图是鸡卵的结构示意图,鸡卵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
A
.
①
B
.
②
C
.
③
D
.
④
14
.园艺师能够让蟹爪兰上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能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是(
)
A
.组织培养
B
.嫁接
C
.种子繁殖
D
.扦插
15
.有性生殖的优势是(
)
A
.后代只拥有优良亲本的遗传特性
B
.繁殖速度快
C
.使不可遗传的变异转化为可遗传的变异
D
.可形成新的基因组成,扩大变异类型
16
.下列各组中,
不属于
相对性状的是(
)
A
.双眼皮和单眼皮
B
.黄皮肤和黑皮肤
C
.金发和卷发
D
.有耳垂和无耳垂
17
.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甲:
“
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不一定相同
”
;乙:
“
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
”
;丙:
“
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与基因无关
”
。上述三位同学的说法,
不正确
的是(
)
A
.甲、乙
B
.乙、丙
C
.甲、丙
D
.甲、乙、丙
18
.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染色体、
DNA
、基因的关系模式图,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
)
①
②
③
A
DNA
染色体
基因
B
基因
染色体
DNA
C
染色体
DNA
基因
D
基因
DNA
染色体
A
.
A
B
.
B
C
.
C
D
.
D
19
.对人类来说,子代的性别主要决定于亲代的(
)
A
.性激素
B
.卵细胞
C
.精子
D
.细胞生长环境
20
.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
.选育品质好的太空番茄
B
.因水肥充足而籽粒饱满的水稻
C
.药物作用导致的失聪
D
.事故导致的身体残疾
卷
II
(非选择题,共
40
分)
二、情景综合题。(本题包括
4
道题,共
40
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食蟹猕猴生活在靠近水域的森林中,食蟹猕猴群体等级结构比较严格,集体行动时,
“
哨兵
”
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异常情况,就会发出信号,召唤猴群迅速转移。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红薯放在海滩上诱惑猴子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一只两岁的小猴破天荒地学会了把红薯先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他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
(1)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
“
猴子洗红薯
”
属于
行为,该行为
(选填
“
有利于
”
或
“
不利于
河北廊坊市安次区第十八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