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毕业班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一
学校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
12
分)
1
.
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下列食品属于安全食品的是
A
.
用亚硝酸钠腌制香肠
B
.
用氢氧化钠溶液漂洗鸡爪
C
.
用生霉的大米制的米粉
D
.
不施用农药和化肥的蔬菜
2
.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
.面粉
B
.氯化钠
C
.蔗糖
D
.小苏打粉
3
.
日本福岛多次发生放射性碘泄露的事故。可以服用不具有放射性的碘
-127
以降低放射性碘
-131
对人体的伤害,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碘
-127
的核电荷数与碘
-131
的核电荷数不同
B
.碘
-127
原子与碘
-131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C
.由碘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的化学式为
I
D
.碘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氯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4
.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由甲图可知,
O
2
占空气质量的
21%
B
.由乙图可知,磷燃烧需要和空气接触
C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雾
D
.红磷熄灭后,要迅速打开弹簧夹
5
.
甲和乙反应可制备燃料丙,其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C
.甲、丙是有机物,乙是氧化物
D
.甲、丙分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6
.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
.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由于洗涤剂在水中对油污具有乳化作用
B
.利用硝酸铵溶于水使溶液温度降低,自制冰袋给发烧病人降温
C
.将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延长保质期,利用的是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D
.消防队员利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的依据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7
.
推理是化学学习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
.化合物是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都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
D
.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8
(氦除外),因此微粒
一定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8
.
用高铁酸钠
(
Na
2
FeO
4
)对河湖水消毒是城市饮水处理的新技术。已知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铁元素的化合价由
+3
价升到
+6
价
B
.该反应涉及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C
.化学计量数
m=n
D
.该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9
.
化学反应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型.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酸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①3NO
2
+H
2
O=2HNO
3
+X ②2SO
2
+O
2
+2H
2
O
2H
2
SO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
①
中
X
的化学式为
NO
B
.反应
①
、
②
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C
.反应
①
、
②
中涉及的氧化物共有
5
种
D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导致酸雨的
“
罪魁
”
10
.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
/g
18
1
2
32
反应后质量
/g
X(
未知
)
26
2
12
A
.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
13g
B
.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
5
:
4
C
.物质
丙可能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
.乙是反应物
11
.
利用下列装置(或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图
1
:比较黄铜和纯铜的硬度
B
.
图
2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
C
.
图
3
:探究金属活动性
Cu>Ag
D
.
图
4
:验证
NH
4
NO
3
溶于水吸热
12
.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t
1
℃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丙>乙>甲
B
.含有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恒温蒸发时首先析出乙,说明在此
温度下乙的
溶解度最小
C
.将
t
3
℃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
t
2
℃
,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关系是丙>甲
=
乙
D
.若固体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
二、
综合题
(共
28
分)
13
.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氨(
NH
3
)常用来制化肥和硝酸,但是科学家们发现它还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燃料。
现有的化石燃料燃烧时,都会产生温室气体
CO
2
,而氨燃烧时生成
N
2
和
H
2
O
两种对环境友好的产物。
氨价格
低、制造技术成熟,便于普及使用。传统的工业合成氨是将氮气和氢气在
20~50MPa
的高压和
500℃
的高温条件下,用铁作催化剂合成的。
氨很容易
液化,将氨常温下加压到
1MPa
,或者常压下温度降到
-33℃
,均可将其液化。而为了获得含有相同能量的液态氢(
H
2
),常温下需要
136MPa
的压力来压缩它,显然超出了车载燃料储存的压力极限。
氨虽然
有毒
,
但氨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一旦发生泄漏,达到人们觉察到时浓度的
1000
倍才会致命,因此很容易被发现并及时补救。
氨比空气
轻
,
泄漏后扩散快
,
不会聚积。泄漏在大气中
的氨还可以
参与自然循环,随雨雪移动后,与其他物质反应或被植物吸收。
2024年安徽省定远县育才学校毕业班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题一.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