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期末
质量调研历史试题卷
第
I
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出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
1
.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
“
迫(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
A
.鸦片泛滥成灾
B
.西方传教士活动猖獗
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
.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2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略中国的行径包括
①
葡萄牙占据澳门
②
英法联军抢劫、烧毁圆明园
③
沙俄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④
德国租借胶州湾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3
.《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建立
“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
的理想社会。这表达了贫苦农民希望
A
.发展资本主义
B
.实现君主立宪
C
.平均分配土地
D
.集中社会财富
4
.
“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
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5
.利用关键词进行记忆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可以把
“
辛亥革命
”
、
“
中华民国的创建
”
、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
和
“
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
”
这四部分内容的关键词概括为
A
.武装革命、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国家分裂
B
.维新变法、建立民国、转移权力、军阀混战
C
.师夷长技、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D
.武装革命、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民主科学
6
.五四运动的口号中,更为准确地反映出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
.
“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
B
.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C
.
“
废除二十一条
”
D
.
“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7
.江西有一首民谣:
“
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能成功。
”
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吴起镇会师
B
.井冈山会师
C
.秋收起义
D
.三湾改编
8
.长征创造了人类的奇迹。在长征途中,红军打乱了敌人
“
追剿
”
计划的行动是(
)
A
.渡过湘江
B
.飞夺泸定桥
C
.四渡赤水
D
.强渡乌江
9
.电影《八佰》取材于国民革命军第
9
集团军
88
师
524
团的抗战事迹。该团在上
海即将沦陷时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以少敌多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时任该团副团长、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指挥官的是(
)
A
.姚子青
B
.赵登禹
C
.谢晋元
D
.佟麟阁
10
.我国将每年的
12
月
13
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纠正日本恣意篡改历史的错误做法
B
.让人们时刻牢记阶级斗争的重要性
C
.向外国人宣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
.再次唤醒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坚守
11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很多家庭中,父亲是农救会员,儿子是工救会员,媳妇是妇救会员,孙子是儿童团员,全家积极投身抗战。这种前所未有的现象反映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A
.得益于英美盟军的支持
B
.厚植于人民的伟大力量
C
.取决于正面战场的抗战
D
.源自于斗争形式的多样
12
.从
1938
年下半年到
1944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力量抗击着
64%
以上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消耗了日、伪军的大量兵力。这表明(
)
A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B
.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
C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D
.日军的
“
囚笼政策
”
被打破
13
.
1946
年
6
月,蒋介石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全力围攻的地区是(
)
A
.陕北解放区
B
.中原解放区
C
.山东解放区
D
.重庆地区
14
.
1947
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核心内容是(
)
A
.打土豪,分田地
B
.地主减租减息
C
.实行耕者有其田
D
.实现土地公有
15
.
20
世纪初期以后,中国文艺创作空前繁荣,涌现出一批优秀作品。下列选项中作者与文艺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鲁迅
——
《阿
Q
正传》
B
.冼星海
——
《黄河大合唱》
C
.老舍
——
《骆驼祥子》
D
.齐白
石
——
《愚公移山》
第
Ⅱ
卷(判断题,共
8
分)
二、辨析改错
16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改正。
(1)
中国近代以来,清政府签订的赔款数目最多的是《马关条约》。
( )
(2)
李大钊于
1915
年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 )
(3)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
(4)1947
年夏,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
( )
第
Ⅲ
卷(材料分析题,共
3
)
三、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是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
……
但这个条约并未结束中国人和欧洲人之间的摩擦。为增加贸易量,进
解释分析安徽淮南市寿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