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
2024
-
2025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社会调查是伴随着社会学学科的产生而发展的。
20
世纪
20
年代,第一批留学欧美的社会学学者回到国内,在建立中国社会学学科的同时,他们大力推动社会调查的发展,从北平人力车夫调查,到定县社会调查等,掀起了一场引人瞩目的
“
社会调查运动
”
。在此基础上,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为主力的学者提出
“
社会学中国化
”
的主张,引进英国文化人类学、美国芝加哥人文生态学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建立了
“
社区研究
”
的基本框架。与
“
社会调查运动
”
相比,
“
社区研究
”
在理论和方法上更进一步,主张选择一些相对固定的社区作为研究的基本单位,对其进行全方位的和历史的研究,这有利于深入全面地认识社会的本质。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学者们在华北和西南地区开辟了多个社区研究的田野地点,产生了以《江村经济》《云南三村》为代表的社区研究的典范作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如费孝通《乡土中国》这样的理论著作,深刻把握和概括了中国乡土社会的本质。
改革开放以后,社会学在费孝通等人的主持下得以恢复。在重建过程中,费孝通大力倡行社会调查的研究方法,我们通常也将其称为田野调查,是对
“
社区研究
”
方法的拓展。费孝通身先士卒,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在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学学科始终以
“
从实求知
”
作为学科准则,走出了一条紧贴中国社会现实、反映中国发展经验的中国社会学道路。
“
从实求知
”
是费孝通对社区研究和田野调查方法的概括,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社会研究的理论和方法论问题,主要是如何通过调查实践来处理理论和经验之间的关系,达到对社会现实客观而深刻的认识。
理论和现实之间存在着鸿沟,是社会科学面对的普遍问题。理论如何在田野中
“
恰如其分
”
地起作用,既能帮助调查者洞察社会现实,又不喧宾夺主,用理论剪裁现实?
“
从实求知
”
原则所强调的要义在于,理论是调查实践的工具,现实是调查实践的目的。费孝通在解释
“
从实求知
”
的时候说:
“
从‘实’当中求到了‘知’之后,应当再回到人民当中去。从哪里得到的营养,应当让营养再回去发挥作用。中国人讲‘知恩图报’,我图的‘报’就是志在富民。
”
可以看出,费孝通所理解的
“
从实求知
”
正是要求社会学在田野调查中弥合、跨越理论与现实之间的鸿沟。所谓
“
再回去
”
,所谓
“
图报
”
【语文】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