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
乘方(第
1
课时)
教学设计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本
节课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
数学》七年级上册(以下统称
“教材”
)第一章
“有理数”
1.5
有理数的乘方
第
1
课时
,内容包括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符号法则及运算
.
2.内容解析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教材是先给出计算正方形面积、正方体体积等实际问题,利用求几个相同因数的乘法运算,再结合相同因数是负数等情况给出的,体现了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
之后给出了有理数乘方的写法、读法,及底数、指数、幂等相关概念
.
接着根据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讨论了有理数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与相关性质
.
最后给出了利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乘方运算的案例
.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为: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其运算
.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
1
)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了解幂、底数、指数等相关概念
.
(
2
)
掌握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及相关性质,能够正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
2.目标解析
(
1
)有理数的乘方是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来定义的
.
将
写成
a
n
的表达式,前者是
n
个有理数
a
相乘,是乘法运算,后者是有理数乘方的形式,是乘方运算
.
在
a
n
中,
a
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
a
n
的结果,即
n
个有理数
a
相乘的结果叫做幂
.
所以,有理数乘方及其相关概念是有理数乘法运算及其相关概念的自然拓展
.
(
2
)有理数的乘方像有理数加、减、乘、除法一样,也是一种运算,其运算的符号法则及相关性质完全依据相同因数的有理数乘法法则获得
.
初学时,应强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探究学习有理数乘方运算
.
待学生熟悉有理数乘方运算法则及其相关性质后,应该逐步丢掉这根拐杖
.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有理数的乘方是在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在小学里,学生掌握的数的平方与立方只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现在则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应当注意,乘方也是一种运算,是继加、减、乘、除法运算之后学习的第五种运算,因此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
的认识,并且将为学生今后学习数的开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理数的乘方是利用乘法来定义的,因此,可以参照乘法运算的方法进行乘方运算,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容易忽视由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的乘方运
1.5.1 乘方(第1课时 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及运算)(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