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重庆
中考
化学
模拟卷
0
6
(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
70
分,与物理共用
120
分钟
)
注意事项:
1
.
试题的答案书
写在答题卡上
,
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
2
.
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
3
.
考试结束,由监看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14 Ca-40 Zn-65
Cu-64 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
1
6
个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
下列能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
通过石油分馏获得汽油
B
.
微生物发酵制沼气
C
.
火力发电
D
.
用液氢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2
.
分类和归纳是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镁、汞属于金属单质
B.
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钠溶液都属于透明溶液
C.
生石灰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都属于物理变化
D.
纯碱、火碱、熟石灰的溶液都显碱性
3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B.
C.
D.
4
.
钯是航天、航空领域的关键材料,下图是钯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
X=18
B.
钯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
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06g
D.
钯原子核内有
46
个中子
5
.
“
学化学,用化学”。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
炒菜时不慎起火,可用锅盖或放入较多的蔬菜灭火
B.
在鱼池中设立水泵,把水喷向空中以增加水中氧气的溶解度
C.
灼烧后闻气味区分羊毛线和腈纶线
D.
发现植物叶片发黄,可追加一些氮肥
6.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
阴雨天气空气湿度增大——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水分子数目增多
B.
酸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酸溶液中都含有酸根离子
C.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结构不同
D.
氯化钠溶液可以导电——氯化钠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
NaCl
离子
7
.
“
酸”一词从有酸味的酒而来,这因为酒精在微生物作用下生成醋酸(
CH
3
COOH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醋酸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
酒精中氧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C
.
醋酸分子中碳、氧原子个数比是
1
:
1
D
.
醋酸与纯碱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8
.
“
布谷飞飞劝早耕,春锄扑扑趁春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春耕中可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
春耕中使用化肥硫酸铵和草木灰混合使用提高肥效
C
.
春耕中可用氯化钠溶液筛选优质种子
D
.
春耕浇灌选用滴灌或喷灌
9
.
初中化学课本中有
8
个“基础实验”以提升同学们的实验能力,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
.
“
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做硫燃烧实验的集气瓶内的水可换成细沙
B
.
“粗盐初步提纯”实验中,加热到食盐溶液水分蒸干,减小误差
C
.
“溶液的酸碱度”实验中,不能将
pH
试纸伸入到待测液中测定
D
.
“
酸与碱的化学性质
”
实验中,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10
.
下面是初三某同学的课堂笔记,完全正确的是
(
)
A
安全常识
B
化学与生活
档案材料失火——用泡沫灭火器
误食少量重金属盐溶液——立即喝牛奶
鉴别羊毛线和棉线——灼烧闻气味
人体缺钙——幼儿易患佝偻病,老人易患骨质疏松
C
物质性质与用途
D
化学反应类型与化合价变化
N
2
化学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导线一般用铜而不用银——铜的导电性比银好
置换反应——化合价一定改变
分解反应——化合价一定改变
11
.
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
① C→CO
2
→CO ② CaCO
3
→CaO→Ca(OH)
2
③ Na
2
CO
3
→NaOH→NaNO
3
④ CuSO
4
→CuO→Cu
⑤H
2
SO
4
→HCl→HNO
3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全部
12
.
氧化银纽扣电池常用于手表和计算器。电池内部的总反应可以表示为:
Zn+Ag
2
O=ZnO+2Ag
。其中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
(
)
A
.
Zn
B
.
Ag
2
O
C
.
ZnO
D
.
Ag
13
.
在
pH=2
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Ba
2+
HCO
3
-
SO
4
2-
B.Ag
+
Mg
2+
NO
3
-
C.K
+
OH
-
CO
3
2-
D.NH
4
+
Fe
2+
Cl
-
14
.
除去下列固体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所选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操作方法
A
CuO
(
Cu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烘干
B
木炭粉(
CuO
)
通入
CO
,加热
C
NaCl
(
Na
2
CO
3
)
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钡溶液,过滤
D
KCl
(
K
2
CO
3
)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15
.
对比实验是
2024年重庆中考化学模拟卷06.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