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上期期末素质测试题
八年级物理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4
分)
1
.如图所示是河南省博物院的
“
贾湖骨笛
”
,它是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乐器。演奏者吹奏骨笛时,笛声是
振动产生的;按压不同的孔洞,可以改变笛声的
(选填
“
音调
”“
响度
”
或
“
音色
”
)。
2
.周日,晓月和晓华骑双人自行车郊游,如图所示。在行驶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晓月是
的;若以晓华为参照物,晓
月
是
的。
3
.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所示。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气体;过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上述物态变化时需要
(选填
“
吸
”
或
“
放
”
)热。
4
.如图所示,雾炮车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水雾,吸附空气中的
PM2.5
,若天气晴好,望向水雾可能会看到美丽的
“
彩虹
”
,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属于光的
现象,说明白光是
(填
“
单色光
”
或
“
复色光
”
)。
5
.如图,是
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
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
(选填
“
变大
”“
变小
”
或
“
不变
”
)。
6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
3∶2
,体积之比
2∶3
,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
,若把甲物体截去
、乙物体截去
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
度之比为
。
二、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注:
7—12
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3—14
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
2
分,只选
1
个且正确得
1
分,有错选的得
0
分。)
7
.如图是小丽给家人盛饭时的情景。关于情景中的数据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刚煮熟的米饭温度约为
10℃
B
.吃完一碗米饭用时约为
1s
C
.碗口的直径约为
12cm
D
.空碗的质量约为
10kg
8
.如图所示,在
8
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色和响度
9
.关于如图所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B
.乙图中彩色显示器屏幕上排列着许多由红、绿、蓝组合而成的发光点
C
.丙图是水沸腾实验图像,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持续吸热
D
.丁图中在地球上和太空中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侧泡沫塑料球都不会被弹起
10
.
“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
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
“
斜月沉沉藏海雾
”——
雾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
.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
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
.
“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
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
.
“
已是悬崖百丈冰
”——
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11
.关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是街头路口的反光镜,它是凸面镜
B
.图乙中,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C
.图丙中,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图丁中,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它的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凸透镜
12
.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
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
.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
25cm
左右
13
.两个规格相同的瓶子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然后分别放在已经调平的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天平恰好能再次平衡,如图所示。则( )
A
.甲瓶内的液体质量较大
B
.甲、乙质量一样大
C
.甲瓶内的液体密度较大
D
.乙瓶内的液体密度较大
1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
“
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
”
的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
.
0
~
4℃
水遵循
“
热缩冷胀
”
B
.
4
~
8℃
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C
.
4℃
时水的密度最大
D
.水的密度总是
三、作图题(每题
2
分,共
4
分)
15
.冰墩墩是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请在图中画出
A
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出眼睛
B
通过平面镜
“
看见
”
A
点的光路图。
16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第
17
题
4
分,第
18
题
9
分,第
19
题
6
分,共
19
分)
17
.小亮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牧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怪事出现了,小亮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币。
(
1
)
解释分析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