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材料分析题
1
.
成就卓越的科技人物。
材料一: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宋代的印刷技术有了新突破,这项新突破是由北宋时期的一位匠人发明的。沈括编著的《梦溪笔谈》中记录了这项发明,并指出用这种技术印书,
“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
,
13
世纪时,这项技术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后又经过蒙古人的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材料二:李时珍是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出身医药世家。他搜集整理了
800
多种医药书籍,并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向人们请教。他不辞劳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经过
27
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该著作问世以后,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
以上材料均根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
1
)
材料一中的
“
匠人
”
是谁?他在技术上的
“
新突破
”
是指什么?
(
2
)
据材料二,概括李时珍能够成功编写《本草纲目》的原因。
(
3
)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两项成就的共同作用。
2
.
公元前
221
年,秦灭六国完成统一,公元前
207
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嬴政兼采三皇五帝名号,将新王朝的君主定名为皇帝,并通过许多具体规定和利益突出皇帝的独尊地位。皇帝对国家事务拥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权。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
——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大国
……
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
张岂之《中国历史五十讲》
(
1
)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什么?其在地方管理中实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结
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贾谊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有哪些?
(
3
)材料三中所说的
“
政治制度
”
是指什么?其主要历史作用是什么?
(
4
)综合上述材料,从秦朝的短暂统治中你获得哪些历史启示?
3
.
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都先后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
……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材料三
1947
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
“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
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
摘编自《复兴之路》
(
1
)材料中的土地纲领是哪一革命运动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不能实现的原因是什么?
(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
3
)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汉时期,汉匈大战;魏晋之际,因为北方战乱不断,汉族人口锐减,在此情况下,胡族内迁形成高潮,内迁的民族主要包括匈奴、羯、鲜卑、氐、羌等,历史上称为
“
五胡
”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民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
15
个主要的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五胡十六国。他们从北疆和西北地区迁到黄河流域,与汉族杂居。在汉族的影响下,这些内迁的外族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胡汉文化相互影响渗透。
材料二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冯太后孝文帝先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施汉化中最重要的政策,即将语言改变,规定不再说鲜卑复合语;把鲜卑族人的姓氏(通常是复姓),改为单姓;
迁都洛阳后,立即下令加紧修建孔庙祭孔;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等。
(
1
)根据所学知识,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伐,人民流离失所,这种分裂割据局面如何结束的
?
(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材料二描述的是哪次历史事件,其目的是什么
?
(
3
)通过学习两则材料描述的历史内容,概括它们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共同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
2024学年九年级历史中考专题复习:材料分析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