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
分。
1
.
如图所示活动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其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
A.
织布
B.
耕田
C.
生火
D.
灌溉
2
.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
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
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
C.
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D.
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
3
.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制出一种新型石墨烯
铝电池,手机使用这种电池,充电时间短,待机时间长。碳、铝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B.
碳在地壳中含量最高
C.
铝的原子序数为
D.
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4
.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无关
B.
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
C.
食用甲醛浸泡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
D.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不要吸烟
5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
滴加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量取液体
D.
称量固体
6
.
我国科学家最近成功合成了世界上首个全氮阴离子盐
化学式为
,该物质是超高能材料,在航空航天上可做推进剂。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属于有机物
B.
由四种非金属元素组成
C.
中原子总数为
D.
氢、氮、氧、氯的原子个数比为
:
:
:
7
.
如图是一种处理汽车尾气的反应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B.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发生变化
C.
反应前后均为纯净物
D.
该反应可以减少二氧化氮的排放
8
.
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
B.
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
C.
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D.
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
内因
和反应条件
外因
9
.
学习化学,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此具有吸附性
B.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无现象,没有发生反应
C.
随着铁制品的不断锈蚀,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含量不断减少
D.
碳酸氢铵有强烈的氨味,是氮肥;尿素没有氨味,不是氮肥
10
.
压强为
下,硝酸钾和氨气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溶解度
A.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
时,
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C.
的
饱和溶液降温至
,有晶体析出
D.
的溶解度与压强大小无关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
分。
11
.
能源与环境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如图是某太阳能电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所标物质,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______
填
种即可
,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
______
。
太阳能电池中多处使用合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有许多优良性能,如:
______
写出
条即可
。
铜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即生成铜绿
,这是铜与
、
、
______
填化学式
反应的产物。
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的意义是
______
写出
点即可
。
三、推断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
分。
12
.
可用于生产信号弹、炸药等。利用钡泥
主要含有
、
、
可制取
,其部分流程如图:
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流程中所涉及的氧化物是
______
。
与稀
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______
;写出
与稀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试剂
为
______
填序号
。
溶液
溶液
溶液
从
溶液中析出
晶体的方法是
______
。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2
分。
13
.
如图是实验室中常见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
的名称是
______
。
用装置
进行实验时,首先应
______
填序号
。
加药品
加热
检查装置气密性
用
装置制取气体的不足之处是
______
。
若要收集干燥的
,可将含有水蒸气的
从装置
的
______
填“
”成“
”
端导入,试剂
是
______
;再用装置
______
填“
”、“
”或“
”
收集。
向集满
的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14
.
某兴趣小组对
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如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质量
催化剂
催化剂质量
收集
所需时间
实验
实验
实验
实验
设置实验
的目的是
______
。
表中所列
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
______
。
写出
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由实验
和实验
可知,
______
填“有”或“无”
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
再继续收集
,所需时间明显少于
,解释原因:
______
。
要比较
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
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相同时间内
______
。
15
.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铝、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铝比铜
______
填“强”或“弱”
。写出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小芳同学做镁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时,发现试管中
2019年安徽中考化学试卷-普通用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