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平市
2023~2024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调研
九年级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为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全卷共
6
页,总分
6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2.
领到试卷和答题卡后,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分别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
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指定区域内作答,否则作答无效。
4.
考试结束,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N
一
14
O
一
16F
一
19Mg
一
24K
一
39Mn
一
55Fe
一
56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1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9
小题,每小题
2
分,计
1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
年
10
月
26
日,我国神舟十六号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成功会师。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火箭转场
B.
燃料加注
C.
展示国旗
D.
点火发射
2.
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
铁
B.
空气
C.
水蒸气
D.
金刚石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
B.
读取液体体积
C.
取用粉末状药品
D.
点燃酒精灯
4.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
B.
超市中出售的高钙牛奶中“钙”指的是钙元素
C.
用嘴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降低蜡烛的着火点
D.
工业废水未经处理可直接排放
5.
芯片蚀刻过程中,物质
N
F
3
与硅反应生成的物质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丁的化学式为
N
2
B.
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C.
甲物质中氮、氟元素的质量比为
14:57
D.
该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粒数目之比为
1:1
6.
“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点燃可燃性气体前需要验纯,所以点燃氢气前需要验纯
B.
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
铝比铁活泼,所以通常情况下铁的抗腐蚀性比铝强
D.C
O
2
和
C
O
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二者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7.
图
1
是电解水的装置,图
2
是甲、乙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为
N
,乙试管中生成气体为
M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
应接电源正极
B.
气体
M
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D.8min
时产生的
H
2
和
O
2
的体积比是
2:1
8.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方案
实验
目的
A.
验证甲烷中含有氢元素
B.
探究分子运动
C.
分离铜粉和银粉的混合物
D.
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9.
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充分反应
B.
两份完全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C.
向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逐滴加
入
等浓度的稀硫酸至过量
D.
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42
分)
二、填空及简答题(本大题共
6
小题,计
24
分)
10.
(
3
分)“风从东方来,潮起亚西亚”。第
19
届亚运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
1
)呈现礼仪之邦—
—
以水为礼,击鼓迎宾。亚运会期间的饮用水在净化过程中,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
2
)呈现文化之美
——
中国体育代表团礼服“星耀”以传统青花瓷上的缠枝牡丹纹呈现。绘制
青花瓷纹饰的原料中主要含有
Co
O
,
Co
O
中
C
o
元素的化合价为
。
(
3
)呈现智能之便
——
太阳能光伏板充电坐椅亮相杭州街头。光伏板的主要材料是
S
i
,
S
i
属
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11.
(
4
分)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
1
)唐代诗僧贯休的《寄怀楚和尚二首》中有“铁盂汤雪早,石炭煮茶迟”。
①铁锅融化雪较快是因为金属铁具有
良好的性。
②“石炭”指的是煤炭,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
。
③检验煮茶用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常用的物质是
。
(
2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有句“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在古代只有火药才能产生“石破天惊”的效果,黑火药爆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
X
的化学式为
。
12.
(
4
分)
2023
年
11
月
8
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冬季天气寒冷,不少人使用“暖宝宝”取暖。“暖宝宝”的主要成分有铁、蛭石、活性炭、氯化钠、树脂、水等。回答下列问题。
(
1
)氯化钠是由(填“原子
”
、“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
2
)
H
2
O
中数字“
2
”的含义为
。
(
3
)如图是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
②
x=
。
13.
(
4
分)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1
)实验一: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原因是
。
(
2
)实验二:反应前后天平平衡,从原子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
。
(
3
)实验三:用酒精灯加热玻璃棒一端的粗铜丝,发现玻璃棒(填“
a
”或“
b
”)
向下倾斜,此现象(填“能”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14.
(
4
分)如图是初中教材中的几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
)实验一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填“需要”或“不需要”)过量点燃的红磷缓慢伸入瓶中,会导致测定结果(填“偏大”或“偏小”)。
(
2
)实验二:探
陕西兴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化学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