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初二试卷 初二历史上

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期末试卷 人教版 2023年 2022年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格式: DOCX   6页   下载:0   时间:2024-01-16   浏览:62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第1页
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第2页
剩余5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2 — 2023 学年度上期期末素质测试题 八年级历史 (注: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亲爱的同学们,本套试题中有字体卷面分,希望你用规范的字体、整洁的卷面递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 .“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大变局”是指(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中国完全沦为大英帝国的殖民地 2 . 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方案,下图是网友归纳的救国方案截图,虽不是很准确,但有些道理。其中的“李鸿章说:我学”,是指李鸿章等人学习西方技术而开展( ) 林则徐说:我销 洪秀全说:我反 李鸿章说:我学 康有为说:我变 孙中山说:我革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3 .从林氏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康氏的“变法图强”,从孙氏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巴黎和会上的据理力争,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 ) A .国 家统一,民族团结 B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C .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D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4 .“由于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最能体现材料中“合作”的重大事件是( ) A .护国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二次革命 5 .如下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它采用五星和“八一”二字图案。其中,五星象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那么,“八一”二字纪念的是( ) A .武昌起义 B .北伐战争 C .秋收起义 D .南昌起义 6 .陈旭麓说:“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是一种历史的进军,在这种进军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革命道路。”这里的“革命道路”是指(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C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D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7 .《四渡赤水出奇兵》中的歌词“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体现的长征精神是( ) A .坚定理想不怕困难 B .依靠人民患难与共 C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 D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8 .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下图《会师歌》(节选)见证 的革命实践是( ) A .北伐战争 B .遵义会议 C .四渡赤水 D .长征胜利 9 .对联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有人创作了一副对联,上联是“东北军,西北军,欲抗日寇,与红军罢战,兵谏上峰成事变”;下联是“张司令,杨司令,拯救家国,同共党合谋,暂修私怨赴国仇”。对联说的是( ) A .杨靖宇率领抗日联军的艰苦抗战 B .西安事变的爆发 C .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 .国共联合抗日 10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中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 倭寇,掳掠烧杀,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 .火烧圆明园 B .南京大屠杀惨案 C .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 .旅顺大屠杀 11 .某班同学在历史剧表演时,使用了以下两种道具,据此判断,该历史的主题可能是( ) A .五四风云 B .北伐凯歌 C .长征岁月 D .抗日烽火 12 . 1937 年 11 月 28 日,伦敦《泰晤士报》报道:“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描述的此次战役( ) A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 神话 B .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仗 C .粉碎了日本 3 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D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3 .下面是抗日战争时期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今昔》。该漫画的寓意主要是( ) A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B .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C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D .地大物博,中国必胜 14 . 1939 年,美国记者斯诺称赞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是“窑洞中的预言”。“预言”指的是( ) A .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抗战胜利属于中国 D .解放战争终将胜利 15 . 1945 年 10 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 A .合作创办黄埔军校 B .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C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D .商讨新中国成立事宜 16 .下列选项与年代尺②处相对应的是( ) A .重庆谈判 B .内战爆发 C .挺进大别山 D .南京解放 17 .林彪意识道:“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十分狭小,补给困难,而且敌军战略意图或撤或守,还举棋不定。”由此判断他是在谋划(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18 .某中学生的学习笔记有“转战陕北”“跃进大别山”“渡江战役”等关键词。据此判断学习的专题应是( ) A .国民革命 B .十年内战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9 .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政
河南驻马店市汝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docx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个人认证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