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
7
说明文阅读(实用题型)30题
(原卷版)
温馨
提示
:分
二
个版块,第一版
块
经典常考题13
题,第二版块
模拟预测题17
题
。
经典常考题
经典常考题
(2023下·北京·八年级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校考期中)
阅读《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华文化》,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中的中华文化
①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了世界。从立春到小满再到霜降,时节的变换,让我们感受到天地宇宙之间生生不息的循环与更新的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二十四节气的独特魅力。毫无疑问,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体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对于时间的理解。
①_____
②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根据自然气候的情况,对整年的时间进行的划分。这二十四节气按顺序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从春到冬,又回到春,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③事实上,二十四节气大部分讲的是物候状态。以惊蛰为例,中国古人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鸽鹧鸣,三候鹰化为鸠。”万物复苏的好时节,桃花灼灼,黄莺鸣叫,鸠鸟开始求偶。风起于青萍之末,冷暖交替、草木枯荣之间形成了节律,人的生活世界也随着物候的变化而变化,也形成了中国人特殊的关于时间的感受与体验。
②_____
④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地区之一。农耕文明需要“靠天吃饭”,自然而然,就需要农人掌握自然运转的规律。
⑤通过观察太阳周年的运动和由此带来的物候的嬗变,中国古人认知到一年之中天气、地理和山水方面的种种变化。他们将这些变化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规律性的知识体系,并且将其用来指导生活和生产实践。
⑥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化构成了自然与人的对话。“雨水”告诉人们降水开始了,要做好春耕、春播的准备工作;“白露”代表若由热转凉,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在农人的眼中,二十四节气就是他们从事农耕活动的指南。很多民谣和谚语包含了时节与农事的信息,如“清明秧,立夏苗,小暑穗,大暑谷”。在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四节气包含了农耕民族的经验。
③____
⑦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生活实践的产物,这一独特的时间节奏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基因和挥之不去的文化乡愁。比如饮食,如今餐桌上常见的春卷,就跟古人“立春”日咬春的习俗相关;比如习俗,在清明扫墓、踏青,也继承着古人赋予
专题07 说明文阅读(实用题型)10篇30题-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专题复习(北京专用)(原卷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