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年度(上)八年级期末学情调研
历史卷
注意事项:
1
.历史试卷满分
100
分,历史、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
120
分钟。
2
.本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
4
页,“答题卷”共
3
页。请务必在
“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
(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1
.
在汉字的历史长河中,对联作为一种精炼、小巧的汉字民俗工艺,放射着无比璀璨的光彩。与下图对联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
虑
远识高,一腔热血焚鸦片
制夷御辱,百载威名壮虎门
A
.
关天培
B
.
陈化成
C
.林则徐
D
.邓世昌
2
.
圆明园海晏堂建成于公元
1759
年,“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完美结合,却在一百年后遭到西方军队大肆抢劫,纵火烧毁。这一变化佐证了
(
)
A
.
英法联军侵华残暴行径
B
.
中国古代高超建筑技术
C
.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
D
.
中国学习西方建筑技术
3
.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英国支持浩罕国首领阿古柏入侵新疆部分地区。俄国出兵占领伊犁地区。
1874
年日本侵台。
1883
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进攻台湾,控制越南,与材料相关的主题是
(
)
A
.
经济掠夺
B
.
瓜分狂潮
C
.救亡图存
D
.边疆危机
4
.如下图,据此可知,清政府(
)
《马关条约》赔款数额与清政府财政收入
《辛丑条约》赔款数额与清政府财政收入
A
.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B
.
财政入不敷出
C
.
对外贸易数额增加
D
.
收支基本平衡
5
.
安庆起义失败,秋瑾被捕后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的绝命诗,从容就义;黄花岗起义前,林觉民写下“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的绝笔书,起义失败后慷慨赴死。这反映了
(
)
A
.
革命志士以身殉真理
B
.
民主观念已深入人心
C
.
革命形势燎原全国
D
.
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6
.下面三幅图反映出的主题是(
)
A
.
变法图强运动的艰难
B
.
民族民主革命的曲折
C
.
专制走向民主的必然
D
.
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
7
.
某中学美术社团组织开展“学党史
•颂党恩•
跟党走”的剪纸活动。下图是李华同学参加活
动的作品,它热情歌颂了
(
)
A
.
开天辟地,党的成立
B
.
民主科学,引领潮流
C
.
五四惊雷,百年回响
D
.
横渡长江,解放南京
8
.
“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从
1924
年
1
月起至
1927
年
7
月止,历时三年半。”此次国共两党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
A
.
中共三大的召开
B
.
国民党一大召开
C
.
黄埔军校的创办
D
.
北伐战争的开始
9
.
长征路上,红军所到之处,不仅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而且开仓济贫,帮助群众废除苛捐杂税,使群众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好、红军好。这些举措
(
)
A
.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B
.
加速土地私有制的瓦解
C
.
有利于革命力量的壮大
D
.
推动了人民军队的创建
10
.
日本一份文件规定对中国东北“采取军事行动”,并决定最迟在
1932
年侵占中国东北。急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关东军主张“立即动手”,为此制造了
(
)
A
.
皖南事变
B
.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九一八事变
11
.
1944
年
3
月
日
军发动豫湘桂战役以前,敌后战场抗击日军
56
万人的
64.5%
,正面战场抗击
35.5%
。日伪军加在一起,敌后战场抗击敌人总数
134
万中的
110
万,即
82%
。这体现了
(
)
A
.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B
.
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
C
.
中国战场牵制着日军的主力
D
.
全民族抗战凝聚了民心
12
.
八年级(
2
)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开展以“看电影•学历史”为主题的跨学科主题研学活动时,收集到某电影的部分台词(如下图),请你推测这部电影的名称应该是
(
)
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
A
.
《辽沈战役》
B
.
《西安事变》
C
.《重庆谈判》
D
.《平津战役》
13
.关于如图所示战役的影响正确的是(
)
A
.
解放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
B
.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C
.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
D
.
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14
.
以报刊为主要媒介的新兴媒介勃兴后,迅速在社会上流传开来,并在社会舆论中处于主流位置,可以实现“上宣国是,下达民情,旁及各国时局”。这表明,近代新闻传媒业
(
)
A
.
反映社会现实
B
.
以盈利为目的
C
.
得到各界关注
D
.
专注发表时评
15
.
1934
年以来,张寒晖的《松花江上》、田汉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
黄河大合唱》和贺绿汀的《游击队之歌》相继诞生。这些作品共同谱写的“时代强音”是
(
)
A
.
甲午战败,民族遭殃
B
.
红军长征,声震全国
C
.
日本投降,内战爆发
D
.
救亡图存,抗击日寇
二、辨析改错
(
12
分)
16
.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
安徽阜阳市颍州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