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
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
15
分)
1
.在学习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
——
北京人
”
一
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一天生活的体验活动。在活动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种植粮食作物
B
.懂得钻孔技术
C
.烧烤食物
D
.用磨制方法制造工具
2
.河
姆
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河
姆
渡遗址中还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据此,可以推断河
姆
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
.游牧渔猎
B
.刀耕火种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3
.传说中的炎帝部落在五六千年前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还制作陶器。下面哪项考古发现最能说明上述传说的
直守性
(
)
A
.河
姆
渡猪纹陶钵
B
.半坡人面鱼纹盆
C
.三星堆青铜面具
D
.二里头铜鼎
4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
“
政权并
不集中在地位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
一
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侯,侯也奈何不得卿,一直到士都是如此。
”
这表明分封制(
)
A
.是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B
.有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
.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
D
.有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5
.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
800
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
170
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
A
.弱肉强食
B
.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
.国家逐步走向统一
D
.适者生存
6
.观察如图,对其中文字叙述正确
的是
A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字
B
.体现了最原始的造字法
C
.发现地集中在长江流域
D
.主要记载了夏朝的历史
7
.
栗劲的
《秦律通论》中提道
:
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
109
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
65
次,战果如下表所示。商鞅变法无疑对这种战绩的形成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从表格来看
,
其直接作用是
:
秦军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次数
58
次
3
次
4
次
A
.推动了秦朝经济发展
B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C
.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D
.为秦国统一奠定基础
8
.历史学家钱穆说
“
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
。中国秦以前
“
学术思想最灿烂
”
是指
A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B
.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
C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D
.商业繁荣的城市景观
9
.下图中国银行行徽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
.秦朝
B
.汉朝
C
.宋朝
D
.清朝
10
.在下列材料中,属于研究
“
古丝绸之路
”
第一手史料的是(
)
A
.长篇历史小说《张骞大传》
B
.连环画《安西都护府》
C
.邮票《玄奘西行求法》
D
.丝绸之路上唐代遗址出土的罗马金币
11
.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
.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
.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
.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2
.汉初
“
七国之乱
”
时,朝廷由于财政困难,准备向当时的富商大贾借钱,他们却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这说明汉初(
)
A
.社会贫困
B
.地方诸侯实力强大
C
.政局动荡
D
.中央集权有待加强
13
.三国鼎立时期,魏、蜀、吴三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下列相关史实错误的是(
)
A
.
曹操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B
.诸葛亮开发西南地区,发展经济
C
.孙权发展海外贸易,开发江东
D
.三国时,中国经济重心在北方
14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创造力的民族。有一项战国水利工程,不仅工程的建设者、工程的技术细节,史料的记载较为丰富,而且众口一词获得高度赞誉。它是(
)
A
.都江堰
B
.故宫
C
.大运河
D
.长城
15
.学习历史,应该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西晋时的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导致西晋从此衰落
B
.孔子提出
“
仁者爱人
”
的思想
C
.
317
年,司马睿重建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D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于
494
年迁都洛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判断题
5
分,
21
题
12
分,
22
题
10
分,
23
题
8
分,共
35
分)
16
.
阅读以下材料后判断:
三国时期。吴国和
蜀国
控制着南方,北方人民携带着种子、工具,大批迁往南方。孙吴政权组织军队和百姓屯田、开垦荒地,推行牛耕。长江沿岸和太湖周围的稻田产量明显提高,在江南手工业中,会
稽的越布是
著名的特产,制瓷和造船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
西晋灭亡后,从
4
世纪初到
6
世纪末,东晋和南朝先后统治南方,这时,北方人口继续南迁。南方人民广种水稻,并推广种植原产北方的麦、豆等农作物,促进农业的发展,南方手工业中织锦、制瓷和造船技术有很大提高。建康(今江苏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后填涂
“A”
;违背了以上材料内
解释分析重庆七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试卷在线免费下载.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