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语文】安徽省2025届全省高三模拟练习联合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格式: DOCX   16页   下载:1   时间:2025-05-28   浏览:9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安徽省2025届全省高三模拟练习联合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安徽省2025届全省高三模拟练习联合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4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安徽省 2025 届全省高三模拟练习联合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 1 (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 40 °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距今 3500 ~ 3000 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 “ 一统天下 ” 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舞台。 全新世温暖期结束之后,气候转冷、转干的地区不只限于中国北方。目前已有研究证明,在气候变迁的大背景下,欧亚草原的人们不约而同地作出了选择:放弃原始农业,融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摘编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材料二: 马的驯化赋予人们从不曾拥有的流动能力,人们利用资源的范围一下子扩大了许多。狩猎采集者步行的活动范围大多在两小时步行圈内,一旦人群的规模超
【语文】安徽省2025届全省高三模拟练习联合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