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四十七中
2023-2024
学年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5
分。
1
.
如图所示,摆球质量为
,悬线长度为
,把悬线拉到水平位置后放手。设在摆球从
点运动到最低点
点的过程中空气阻力的大小恒为
,则在该过程中
( )
A.
重力做功的功率一直增大
B.
悬线的拉力做功为
C.
空气阻力做功为
D.
空气阻力做功为
2
.
如图所示,长均为
的两根轻绳,一端共同系住质量为
的小球,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等高的
、
两点,
、
两点间的距离也为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现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以
为轴做圆周运动,若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
时,两根绳的拉力恰好均为零,则小球在最高点速率为
时,最高点每根绳的拉力大小为
( )
A.
B.
C.
D.
3
.
对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及一对平衡力做功的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一对平衡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不为
B.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代
数和一定为
,一对平衡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不为
C.
一对平衡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一定为
D.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做功的代数和一定为
,一对平衡力做功的代数和不一定为
4
.
旋转木马可以简化为如图所示的模型,两个完全相同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球
、
分别用悬线悬于水平杆
、
两端,
,将装置绕竖直杆匀速旋转后,
、
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两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B.
C.
D.
5
.
电影
流浪地球
正在热播,观众分析流浪地球的发动机推动地球的原理:行星发动机通过逐步改变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行星轨道,然后达到极限以后通过引力弹弓效应弹出地球,整个流浪时间长达几十年。通过
停止自转,然后加大地球的反推力来逐步改变地球公转太阳轨道。具体过程如图所示,轨道
为地球运行的近似圆轨道,轨道
、
为椭圆轨道,
、
为椭圆轨道长轴端点。以下说
法正确的是
( )
A.
地球在
、
、
轨道的运行周期分别为
、
、
,则
B.
地球在
、
、
轨道的运行经过
点的速度分别为
、
、
,则
C.
地球在
轨道运行经过
、
点的速度分别为
、
,则
D.
地球在
轨道
点加速后进入
轨道,在
轨道
点再加速后进入
轨道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5
分。
6
.
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
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
时,起重机的功率达到最大值
,之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最后重物以最大速度
匀速上升,不计钢绳重力。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钢绳的最大拉力为
B.
重物匀加速过程的时间为
C.
重物匀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为
D.
速度由
增大至
的过程中,重物的平均速度
7
.
曲柄连杆机构是发动机的主要运动机构,其功用是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从而驱动汽车车轮转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活塞可沿水平方向往复运动。曲轴可绕固定的
点自由转动,连杆两端分别连接曲轴上的
点和活塞上的
点,若曲轴绕
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
A.
曲轴和活塞运动周期相等
B.
活塞运动速度大小不变
C.
点和
点的速度大小始终相等
D.
当
与
共线时,
点的速度为零
8
.
无缝钢管的制作原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管状模型置于两个支承轮上,支承轮转动时通过摩擦力带动管状模型转动,铁水注入管状模型后,由于离心作用,紧紧地覆盖在模型的内壁上,冷却后就得到无缝钢
管。已知管状模型内壁半径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铁水是由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才覆盖在模型内壁上
B.
模型各个方向上受到的铁水的作用力相同
C.
若最上部的铁水恰好不离开模型内壁,此时仅重力提供向心力
D.
管状模型转动的角速度
最小为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0
分。
9
.
“
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
实验的装置如图甲所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经过水平槽飞出后做平抛运动。每次都使钢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在小球运动轨迹的某处用带孔的卡片迎接小球,使球恰好从孔中央通过而不碰到边缘,然后对准孔中央在白纸上记下一点。通过多次实验,在竖直白纸上记录钢球所经过的多个位置,用平滑曲线连起来就得到钢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
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
______
。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
______
。
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
为抛
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
______
。
取
在此实验中,小球与斜槽间有摩擦
______
选填
“
会
”
或
“
不会
”
使实验的误差增大;如果斜槽末端点到小球落地点的高度相同,小球每次从斜槽滚下的初始位置不同,那么小球每次在空中运动的时间
______
选填
“
相同
”
或
“
不同
”
。
另一同学在实验中采用了如下方法:如图丙所示,斜槽末端的正下方为
点。用一块平木板附上复写纸和白纸,竖直立于正对槽口前的
处,使小球从斜槽上某一位置由静止滚下,小球撞在木板上留下痕迹
。将木板向后平移至
处
天津四十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期中物理试卷-普通用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