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情调研试卷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
6
页,两个大题,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55
分钟。
2.
闭卷考试。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
(17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4
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
1.2023
年
9
月
30
日,在杭州亚运会女子
10
米台双人跳水项目比赛中,全红婵和陈芋汐以高分
375.30
领先第二名的日本组合
80
多分。她俩再次实现夺冠梦想,为了成就梦想,你觉得下图问号处填上最合适的词是
( )
A.
合作
B.
努力
C.
敬业
D.
诚信
2.
有人说,中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有人说,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十字路口。有人说,中学生依然是懵懂的孩子;走进中学的我们要
( )
①
在集体生活中,涵养品格,丰富个性
②
在新的环境中,改变自己在父母,老师和同学心目中那些不够完美的形象,重新塑造一个完美的
“
我
”
③
激发自己的潜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④
珍视当下,把握机遇,从点滴做起,为美好明天付出不懈努力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3.
图中三位同学的不同记忆方法启发我们
( )
我编成顺口溜,再做练习巩固。
我记忆后,
再与同学相互提问,
加深印象。
我结合区域内山川的名字或历史名称分类记忆
A.
提高自控力,合理安排
B.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C.
合作是最好的学习
D.
保持兴趣,就能更好地学习
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名言警句蕴含深刻的道理,给我们做人、做事有益的启迪。下列对名言警句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
敬人者,人恒敬之
——
要诚实守信
B.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
要知廉耻,懂荣辱
C.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
要正确认识自己
D.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
要宽容大度
5.2023
年
9
月
9
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
主席习近平致信与会教师代表,在第三十九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代表党中央,向他们和全国广大教师及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国家尊重教师的原因有
( )
A.
尊重教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B.
教育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C.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唯一途径
D.
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
6.2023
年
7
月
10
日,记者从樊锦诗从事敦煌文物工作
60
年座谈会上了解到,樊锦诗在继捐资
1000
万元支持敦煌学研究后,再次捐资
1000
万元用于敦煌文物事业和急需人才培养。会议宣布,一颗国际编号为
381323
号的
小行星被命名为
“
樊锦诗星
”
。这启示我们要
( )
①
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社会奉献中,提高人生价值
②
将人生目标同国家的发展、人类的命运紧密结合
③
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④
重点关注敦煌文物事业,做文化的传承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
下图漫画《接力棒》告诉我们要接力的是
( )
①
化解冲突的沟通手段
②
知恩感恩的孝心行动
③
孝亲敬长的传统美德
④
亦师亦友的交往之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 ②④
8.
如图所示,漫画启示我们,守护生命需要
( )
①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②
追求优越的物质生活
③
在他人危难时及时救助
④
阅读好书,养护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
在拥挤的公共场所出现混乱局面时,很容易发生踩踏事故。当踩踏事故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避险
? ( )
①
要与人群移动的方向保持一致
②
采用低重心、体位前倾的姿势前进
③
抓住身边坚固的东西,待人群过后迅速离开
④
若自己被推倒,应迅速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
小雨转入新学校,感到非常孤独。同学小美发现这一情况后,就主动和她交往,并且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后来,她们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这告诉我们
( )
A.
友谊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B.
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
C.
朋友会决定一个人的成长
D.
友谊只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11
,家是一生读不完的书,家庭生活中有温暖的牵挂、真切的关怀和守候,也有甜蜜的碰撞和不愉快的冲突。面对不同的情况,要有恰当的处理方法。以下与家庭
成
员相处情况处理得当的是
( )
A.
爷爷奶奶不会使用智能产品
——
让他们不要用了,再怎么学
也
学不会
B.
下雨天爸爸来学校给我送伞拒绝并告诉他:我长大了,不要管我
C.
妈妈做了我不喜欢吃的饭菜
——
避免伤妈妈的心,我默默回卧室看书
D.
爸爸妈妈因生活琐事闹矛盾
——
和他们沟通了解实情,寻求解决办法
12.“
时间去哪儿了
”
两幅图的不同点在于是
否分清轻重缓急,是否科学合理安排时间。原因可能是做事没有计划性,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没有形成良好习惯。它告诉我们
( )
时间去哪儿了
A.
学如逆
河南商水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