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中考模拟 化学试卷

2021年江苏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docx

2021年 江苏省 淮安市 格式: DOCX   19页   下载:0   时间:2024-01-28   浏览:51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1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2021年江苏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docx 第1页
2021年江苏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docx 第2页
剩余18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2021 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共 20 分。 1 . 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    ) A. B. C. D. 2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 瓷碗破碎 B. 酒精挥发 C. 湿衣晾干 D. 苹果腐烂 3 .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B.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 C. 水中异味与色素可用活性炭吸附 D. 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 . 下列有关“粗盐的初步提纯”的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 A. 称量 B. 溶解 C. 过滤 D. 蒸发 5 .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物质燃烧时伴随着发光、发热 B. 吹灭蜡烛的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C. 图书着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 D. 发生火险沉着应付,必要时拨打 6 . 氧、铁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氧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B. 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C. 人体中缺少铁元素会导致骨骼疏松 D. 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7 . 已知: 稀 。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 A. 的化学式为 B. 反应时仅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C. 铜元素化合价由 变为 D. 消耗的铜和生成的水质量比为 : 8 .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选项 实验目的 主要操作 鉴别硬水与软水 取样,加入肥皂水,振荡,比较产生的泡沫多少 稀释浓硫酸 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测定稀盐酸的 将 试纸插入溶液中,与比色卡对照读数 除去 溶液中的 加入适量的 溶液,搅拌,过滤 A. B. C. D. 9 . 如图是 和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的溶解度比 的溶解度大 B. 时,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C. 时, 在 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D. 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 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10 .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整个流程最终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反应 Ⅰ 属于分解反应,有三种物质生成 C. 反应 Ⅱ 中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反应 Ⅲ 中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二、流程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 分。 11 . 过氧化钙 是白色或淡黄色粉末,与二氧化碳、水都能反应产生氧气,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优良供氧剂。工业上用碳酸钙为原料制备过氧化钙,实验室模拟流程如图: 已知: 氯化钙、浓氨水和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 和 。 不溶于水,在 时稳定,加热至 变为无水 。 加热至 时开始分解。 请根据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 ”常用的步骤有蒸发浓缩、 ______ 、过滤、洗涤、干燥等。 在空气中易变质,需要密封保存。 和 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烘干”得到 ,适宜的温度范围为 ______ 。 在“酸溶”过程中, 克碳酸钙能与多少克溶质质量分数为 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写出计算过程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6 分。 12 . 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 填字母 。 A. 食盐 洗洁精 碳酸氢铵 可作调味品的是 ______ 。 可作氮肥的是 ______ 。 可乳化油污的是 ______ 。 13 . 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卓有成效,为全世界做出了贡献。 “新冠”重症患者需要使用呼吸机提供氧气。下列关于氧气的描述正确的有 ______ 。 A. 氧气能供给呼吸 B. 工业上一般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大量氧气 C. “疫情”期间,医用氧气的需求量增大,会使空气中氧气大幅减少 增强体质、做好防护是“抗疫”的有效方法。 戴口罩。制作口罩常用的聚丙烯属于 ______ 填“合成”或“金属” 材料。 测体温。体温计中汞柱上升的微观解释是温度升高,微粒间空隙 ______ 。 勤消毒。 的医用酒精消灭病菌的原理是 ______ 。 讲营养。午餐食用米饭、红烧肉、青菜、牛奶,其中富含维生素 的食物是 ______ 。 14 . 我国向世界承诺:到 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含义是产生的 和消耗的 相当,达到相对“零排放”。 实现“碳中和”有利于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______ 。 我国科学家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实现了 的转化 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上述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 ______ 填序号 。 反应前后未发生改变的微粒有 ______ 填微粒符号 。 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______ 。 A.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B. 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C. 利用化学技术捕捉 并转化 D.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等 15 . 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用武德合金制电路保险丝,除导电性外,主要利用其 ______ 的特性。 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在表面形成一层 ______ ,使其耐腐蚀。 通常在铁栏杆表面喷涂油漆,其防锈原理是 ______ 。 验证锌、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多种。例如:将 和 两种金属分别放入 ______ 填化学式 溶液中即可直接验证。 四、实验题: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 分。 16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2021年江苏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普通用卷.docx
汇集优质试题,搭建提分阶梯;海量试题库,解锁学习新纬度
未认证用户 查看用户
该试卷于 上传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