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中
2023-2024
学年高二下学期
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考生注意:
1.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2.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
本卷命题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考古工作者在里耶秦简、张家山汉简等秦汉简牍中发现了大量的券书。这些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易、借贷债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还出现了关于租税徭役的内容。这些券书签订流程极为严格。据此可知(
)
A
.
政府严格控制社会
B.
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C.
契约观念逐渐流行
D.
经济立法程序严格
【答案】
C
【解析】材料
“
大量的券书
”“
这些券书内容不仅涉及买卖交易、借贷职务、抵押典当、罚款赔偿等经济活动
”
体现的是当时社会对契约观念的重视,这和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有关,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契约观念,非政府严格控制社会,排除
A
项;当时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是
“
非常繁荣
”
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B
项;材料未涉及立法的程序,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儒学思想家在不同时期对人性有不同的主张,如下表所示。据下表可知(
)
孟子
《孟子
·
尽心上》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荀子
《荀子
·
礼论》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人为)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
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性伪合而天下治。
董仲舒
《春秋繁露
·
洞察名号》
天生民性有普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次民天意也。在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朱熹
《朱子语类》卷四
心统性情。心有善恶,性无不善。然而有生下来善底,有生下来便恶底,此是气禀不同
A.
人性教化要遵循统治者的权威
B.
儒者认同人性由外在条件决定
C.
以仁为规范和支撑方能止于至善
D.
儒学人性说随时代的变化而演变
【答案】
D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从孟子到朱熹关于人性有着不同的认识,这主要是为了迎合不同时期统治者的需要,也说明儒学人性说随时代的变化而演变,
D
项正确;人性教化最终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非要遵循统
(历史试题试卷)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