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河北省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
1
.下列河南特产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洛阳杜康酒酿造
B
.南阳玉雕石刻
C
.新郑红枣晒干
D
.信阳毛尖采摘
2
.
2023
年春节,
河北
省
市区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公共场所应张贴的标志是
A
.
B
.
C
.
D
.
3
.
“
秘色瓷莲花碗
”
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陶瓷材料属于
A
.金属材料
B
.无机非金属材料
C
.合成材料
D
.复合材料
4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现象或事实
解释
A
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B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不断地运动
C
氧气可供人呼吸,一氧化碳有毒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性质不同
D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时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会改变
A
.
A
B
.
B
C
.
C
D
.
D
5
.已知:氮气的沸点
-196℃
,氧气的沸点
-183℃
,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流程如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
B
.从微粒的角度分析,空气液化后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C
.在蒸发的过程中氧气先被蒸发出来
D
.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活泼,故可用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6
.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申报了瑞德西韦(
Remdesivir
)的中国发明专利。瑞德西韦
是治疗新冠病毒肺炎的一种临床试验抗病毒药物,其化学式为
C
27
H
35
N
6
O
8
P
,下列关于瑞德西韦说法错误的是
A
.瑞德西韦属于有机化合物
B
.瑞德西韦中
N
、
O
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3∶4
C
.瑞德西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02
D
.一个瑞德西韦分子中含有
77
个原子
7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x
的值为
22
B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
.
W
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
.
W
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1
:
4
8
.关于下列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
图
1
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B
.
图
2
只能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C
.
图
3
的实验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D
.
图
4
能用于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9
.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
闻气味
B
.
检查气密性
C
.
滴管用后不洗涤直接插回原瓶
D
.
稀释浓硫酸
10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事实叙述错误的是
A
.用过的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酸具有一些相似的性质是因为酸溶液中都有酸根离子
D
.铁锈放入稀盐酸中,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
11
.水是生命之源,构建关于水的知识网络有利于深入认识
“
水
”
这种化学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
①
中的自来水经煮沸后即可变成纯水
B
.过程
②
中水分子的大小和间隔均发生了改变
C
.反应
③
中正、负极得到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
1
:
2
D
.反应
④
可通过实验证明
“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12
.对化学反应:
M+H
2
SO
4
=CaSO
4
↓+2N
的认识,错误的是
A
.
N
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
.相对分子质量:
M
>
N
C
.
M
可能是
CaO
D
.
N
可能是
HNO
3
13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编号
物质
杂质
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
A
氮气
氧气
炽热的铜粉
B
氧化钙
碳酸钙
高温煅烧
C
水
泥沙
过滤
D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点燃
A
.
A
B
.
B
C
.
C
D
.
D
14
.向盛有盐酸和氯化镁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分析下列化学图像,其中
,
为化学反应的两个阶段,变化关系错误的是
A
.
B
.
C
.
D
.
二、科学探究题
15
.某化学课堂围绕
“
酸和
碱的
中和反应
”
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完成与实验相关的下列问题。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盐酸加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
(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反应无明显现象,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
(2)
猜想
一
:可能是
和
;
猜想二:可能只有
;
猜想三:
。
【进行实验】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各小组分别进行实验。
(3)
有一组同学取少量小烧杯内的液体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
;
(4)
以下各组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_____
(填字母)。
A
.加入金属铜片,无气泡
B
.滴加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变成无色
C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有水生成
D
.加入大理石,产生气泡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
—
正确。
【反思与拓展】
(5)
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
;
(6)
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
。
三、实验题
16
.请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
(
1
)图一中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铁溶液,现象为
。
(
2
)图二中一氧化碳与灼热的氧化铁反应,实验前先通一会
2024年河北中考化学模拟试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