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库 高考模拟 语文试卷

【语文】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含参考答案 2025年 格式: DOCX   20页   下载:2   时间:2025-06-26   浏览:24   免费试卷
温馨提示:当前试卷最多只能预览 2 页,若试卷总页数超出了 2页,请下载原试卷以浏览全部内容。
【语文】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第1页
【语文】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第2页
剩余18页未读,下载浏览全部
华大新高考联盟 2024 - 2025 学年高三 4 月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 常 ” 和 “ 奇 ” 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与审美取向,并对古代诸多文学样式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先秦到宋元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受儒家中庸思维的影响, “ 奇 ” 始终处于 “ 常 ” 的附庸地位。到了晚明时期,这一现象逐渐发生改观:由于市民阶层的崛起、王学思想的流播、士人主体意识的增强,文人士大夫开始有意识地对古代文化中 “ 奇 ” 的一面加以充分肯定、大力宣扬。这股标新立异的文化潮流不仅在晚明社会、文化、文学等各个角落里回响激荡,也对清人的一些创作思想、审美理念起到了 “ 导夫先路 ” 的作用。 整体而言,诗文领域中 “ 奇 ” 观念的发展和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领域中的 “ 奇 ” 观念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文化路径。对于相对传统的诗文来说,作者并不面临对于自身文体存在合理性的解释问题,他们更多面临的是:面对固有的思想传统、文化传统、文学传统,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并不断创新。对于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这类边缘文体来说, “ 奇 ” 观念的展开首先面临着如何论证自身书写言说合理性的问题。在这类文体中, “ 奇 ” 往往被细致区分为 “ 奇人 ”“ 奇事 ”“ 奇文 ” 三大类,并且都存在着鲜明的 “ 常 ” 中出 “ 奇 ” 之倾向。这反映出此类偏向于叙事性的文学样式,一方面在人物、事件、情节安排、文学书写等诸多层面上都有着 “ 奇 ” 的追求,另一方面又攀附传统儒家道德,以此来抬高自身的文化地位,论证自身的文化价值,谋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如果对诗文、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戏曲等领域中的 “ 奇 ” 观念进行一种高度的提炼与概括,不难发现诸多文学类型中的 “ 奇 ” 存在着一种共通性,这种共通性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首先, “ 奇 ” 具备一种超异性。无论是 “ 奇人 ” 还是 “ 奇书 ” ,都表现出一种对于寻常、普通的强烈超越愿望: “ 奇人 ” 往往要和凡夫俗子拉开距离,而 “ 奇书 ” 也往往要同平平之作划清界限。文人在对 “ 奇人 ”“ 奇书 ” 进行激赏与标榜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对自身进行文学姿态的塑造与文化品位的彰显。 其次, “ 奇 ” 具有一种对于当时文化秩序的颠覆性。 “ 奇 ” 往往表现出对于现有文学传统、文化体系的突破与重构。以 “ 奇 ” 自居的文人往往具备高度独立
【语文】华大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4月教学质量检测试题(解析版).docx
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