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历史第三次质检试卷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共
48
分。
1
.
距今约
3900-3200
年的马桥文化是江南地区的典型文化,出土的陶器既有良渚文化风格的陶鼎、浙南闽北地区文化风格的印纹陶,也有与二里头文化陶器相似的三足盘、平底盆等。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
A.
部落之间联系紧密
B.
手工业生产日益成熟
C.
多元文化交流融合
D.
经济文化领先于中原
2
.
云南河泊所遗址出土了大量两汉木质简牍,包括文告、司法文书、户版、典籍等。简牍中出现了益州郡所属县地名
10
余个,以及“始元四年”“永建五(年)”等纪年文字。这说明,汉代云南地区( )
A.
已纳入中原王朝管辖
B.
享有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C.
延续了郡国并行制度
D.
文书管理制度较为严密
3
.
唐高宗年间,由于土地兼并严重,朝廷严禁买卖国家授予的土地。开元二十五年,朝廷规定了“乐迁就宽乡(地广人稀)者”“卖充住宅、邸店、碾硝者”等五种可出售国家所授田地的情形。这一调整( )
A.
强化了农民对政府的依附
B.
提升了商业发展水平
C.
推动了土地私有化的发展
D.
导致了北方人口南迁
4
.
元代诗赋中频繁出现“宇宙”“四海”“天下”“古今”“往昔”等词,如“车书四海同,风气一岭界”等。这反映了元代( )
A.
国家统一的时代气象
B.
民族矛盾的日渐消弭
C.
地理知识的不断丰富
D.
中外文化的兼容共存
5
.
时人记载,明代徽商程汝概随父经商,“所至交知名之士,尝涉齐鲁燕赵之郊,其后逾瓯越至闽海,历漳泉,与蕃舶贸货而还”。由其经历可见,明代( )
A.
全国性商业网络形成
B.
商业市镇广泛兴起
C.
货币的流通愈发便利
D.
中外交往更加密切
6
.
1881
年,李鸿章奏言:“从前中国与各国立约,多仓猝定义,又未谙西洋通例,受损颇多。”驻英公使曾纪泽主张通过改订不平等条约收回中国利权,并于同年赴英外交部,“谈商改条约之事”“争辩良久”。他们的行为表明清政府( )
A.
逐步调整外交政策
B.
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C.
彻底摒弃宗藩观念
D.
对外关系趋于缓和
7
.
表
1
为
1924-1928
年英国和美国在华投资企业(行号)的统计表(单位:个)。英美两国在华投资的变动主要缘于( )
表
1
1924
年
1925
年
1926
年
1927
年
1928
年
美国
470
482
510
551
574
英国
726
718
714
617
682
A.
经济大萧条的冲击
B.
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C.
门户开放政策实施
D.
两国企业竞争激烈
8
.
1942
年
7
月,中国政府就
2025年福建省厦门市高考历史第三次质检试卷-自定义类型.docx